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淺談提高兒科護理效率的工作體會
摘要: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小兒頭皮靜脈輸液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之一,其操作難度大,技術性高。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對小兒治療措施的有效開展,對危重兒的救治爭取時間,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多年臨床實踐,深刻體會到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穿刺靜脈的選擇
選擇靜脈是保證輸液成功的第一步,小兒頭皮皮下脂肪少,易尋找,在小兒頭顱沿額縫、冠縫、矢狀縫、人字縫均有靜脈走行,額正中靜脈、顳前靜脈、耳后靜脈均可見。其次是看靜脈的顏色,正確判斷動靜脈,在小兒哭鬧時,動靜脈均可突起,但是動脈有明顯的搏動感,而比較寬粗的靜脈呈青色,細小的靜脈呈暗紫色,穿刺次數較多的呈暗灰色,在穿刺前一定要辨別清楚。而有些小兒常因哭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頭部皮膚變紅甚至變紫,或有濕疹、藥疹、麻疹等膚色變深難以辨別時,可用指壓法稍用力按壓局部皮膚來確定血管走向,并沿血管走向輕輕作一印記,穿刺時就可沿這一基線緩緩進入,從而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
2.穿刺過程
在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時,未見回血是經常能碰到的問題,雖經調整針頭位置,但還無回血,基本考慮針頭阻塞或回血慢,而會采取擠壓輸液管或頭皮針管的方法,若此時針頭確實不在血管,被擠出的液體就會在針頭部位鼓起包,不易看清前血管走向,不便再進行調整和補救,最終導致穿刺失敗。如遇上述情況時,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可先將鼓起的包輕輕按壓,讓被擠入的液體在皮下少量吸收,再輕輕退出針頭,再次看清血管走向后,沿血管方向進行穿刺,來提高穿刺成功率。也可先關閉輸液開關,松開頭皮針和輸液管接頭,并保持各接頭的無菌,防止頭皮針針尖部位從患兒穿刺部位脫落,這樣頭皮針這一端壓力相對較小,再調整針頭位置時,液體不易進入,血管走向仍明顯,一旦針頭進入血管很快見到回血,再接上頭皮針管和輸液管接頭,確認無氣泡,打開輸液開關,穿刺成功了。
小兒哭鬧時,對于較表淺血管較粗易突起的靜脈,應小心緩慢沿靜脈走向穿刺,待有針頭突破感時,可確認在血管內,可臨床上有時常因針頭緊貼血管壁而暫無回血,若立即退針,可使穿刺失敗,此時就因輕輕調整針頭位置或輕擠輸液管,即可馬上見到回血,從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穿刺時,若選擇的血管較明顯,走向較直,而剛進針就因小兒哭鬧致使靜脈壓力大,出現外滲,不必慌張,不必拔針,沿靜脈走向繼續進針,見回血即可。
臨床上護士給患兒經脈穿刺不成功在所難免,可讓患兒稍事休息,患兒常因陌生,恐懼,加上穿刺帶來的痛苦,而嚎啕大哭,極不配合,致使頭皮血管擴張,頭皮發紅,常伴大量出汗,一時間靜脈難以找到,家屬見狀心痛不已,給護士制造壓力,應待患兒停止哭鬧,家屬情緒穩定,再行穿刺,此時,護患雙方都以平和之心來對待,此舉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轉載自『壹佰醫學論文網』3.體會
良好的護患溝通在小兒頭皮靜脈輸液中起重要作用。我們應以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消除患兒及家長的緊張情緒,獲得他們的信任,取得他們的配合,保證輸液治療順利進行。
護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尋求提高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才能以最精湛的技術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