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生產理論在我國醫院本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醫院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挑戰。一方面,財政補助對醫院補助政策尚不清晰,財政補助占醫院收入比例徘徊在8%左右;另一方面,醫院所賴以生存的藥品收入將得到更加嚴格的控制。由于醫療服務費用急劇攀升已經成為制約衛生服務利用的重要因素,醫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控制成本,走低耗高效的道路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我國科學管理起步較晚,醫院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在醫院成本控制研究方面,特別是對標準成本的確定和實施方法,還處于探討階段。本研究利用短期成本函數,通過定量分析方法,從經濟學角度確立標準成本,測算和分析醫院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及成本要素構成,確立醫院最低平均成本,分析平均成本差異影響因素,提出醫院成本控制措施。
本研究選擇江西省兩所三甲醫院作為研究對象,利用2002年國家計委價格司和衛生部規劃財務司組織的醫院醫療服務成本調查數據,以及補充調查的2005年數據作為主要資料來源。本研究在兩所醫院各選擇了五個相同樣本科室進行分析,采用逐步分攤法對醫院及各樣本科室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進行分析;分別運用成本測算軟件和短期成本函數模型對各樣本科室實際平均成本和標準成本進行測算,并結合效率和人員結構數量指標對成本差異進行分析。 主要研究結果包括:(1)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分析結果表明,兩院醫療服務總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較大。兩院及各科室固定成本構成項目中,購置費和固定勞務費所占比重較大;變動成本構成項目中,衛生材料費和變動工資所占比重較高,科室變動成本中除上述兩項成本外,檢驗科室分攤的手術費等在總變動成本中所占比重也較大。
(2)床位利用率越高的科室,其平均床日成本差異越小。如果同時考慮床位利用率與人員結構數量對成本差異的影響,床位利用率是影響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人員結構數量。
(3)A醫院眼科床日成本差異最大,消化內科成本差異最小;B醫院婦產科成本差異最大,普外科差異最小。A醫院普外科、心內科和眼科平均床日成本差異均高于B醫院,且固定床日成本除消化內科外均高于B醫院。床日購置費和床日人員工資是造成該院各科固定床日成本較高的主要因素。
(4)兩院人員結構數量存在“中間大,兩頭小”的現象,即高級職稱、初級職稱和護理人員短缺,而中級職稱人員嚴重超編,造成床日工資差異較大。
結論與建議:(1)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儀器設備購置前應進行成本收益可行性分析;對已購入的設備根據其使用年限和性質,采取適當的方法提取折舊,注重醫療器械的時間利用率和開機率,以達到效益的最大化;(2)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建立和諧環境,吸引病源,更大限度的提高服務量和效率;(3)嚴格控制衛生材料的入口和出口。對衛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采取招標采購制度,把好入口關。同時科室內部規劃服務流程,并將其計入人員考核標準,以達到材料使用的低耗高效;(4)合理調整人員配置結構,根據醫院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人員配置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