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我院38例急診內科昏迷患者治療體會
【摘要】 目的 探討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構成、診治處理措施。方法 對我院急診科收治的247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及治療進行回顧分析。結果 本組247例昏迷的患者經搶救治療,221例搶救成功,成功率為89%。死亡26例,其中16例在院前死亡。結論 臨床醫師須加強對昏迷的認識和處理,進行迅速的診斷,及時并有效地作出處理,重視鑒別診斷,才能提高搶救的成功率,明顯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 急診內科;昏迷患者;診治
昏迷在內科急癥中是常見的癥狀之一,約占急診總人數的3%-5%,病死率高,達20%,涉及到多專業,多學科的知識。由于昏迷的患者無法提供病史及不能配合檢查,給診斷治療帶來了一定困難[1]。需要臨床醫生對送診人員詳細詢問昏迷患者的病史以及認真做好體格檢查,更要進行必要的臨床輔助檢查,才能在早期內做出正確診斷及適當的急救處理,實施的搶救措施得到與否,是從側面反映醫院急診科專業技術水平和診治護理水平的重要依據。本文對我院急診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47例內科昏迷患者臨床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對其發病原因進行探討,總結治療的經驗,以進一步提高昏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正確診斷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47例內科昏迷患者。昏迷的診斷標準是根據拉斯昏迷的評分量表(Glasgowcoma scale,GCS)[2],昏迷評分3-8分確診的昏迷患者。均按目擊者和病人家屬提供的病史,臨床癥狀和病人體征,采取初步分類診斷,進行搶救并結合急診輔助檢查的結果進行確診。247例昏迷的患者中,男性140例,女性107例,其中年齡在21-40歲者90例,這個年齡階段的病人昏迷原因多為中毒。50-80歲者157例,這一年齡階段的病人多數因本身患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肺肝腎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所致昏迷。此兩個年齡段的患者明顯比其它年齡段高,排除精神抑郁狀態和癔病性的假性昏迷,暈厥,或有突然發作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后遺癥少的僅有短暫意識喪失的患者。
1.2 診斷方法 在對昏迷患者病史與誘發因素詳細詢問了解后,迅速對患者是否昏迷做出判斷,確定為昏迷狀態,短時間內進行大流量(6~8L/min)吸氧,監測生命體征,開放靜脈通道,做好詳細的體格檢查,據體征進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檢查均應于搶救措施在同步進行,并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有利于給患者爭取最佳的搶救時間。
1.3 昏迷早期處理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對病因做出診斷,給予吸氧,擴容,補液,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據患者病史和臨床分類進行搶救。對藥物中毒或疑似乎中毒的患者先進行徹底的洗胃,導瀉,而且對于中毒的毒物或藥物明確的立即應用特效的解毒劑。急性腦血管意外的患者應在行腦部CT或MRI的檢查同時,即立刻進行脫水治療來降低腦內壓,并應用保護腦細胞的藥物。對于血壓比較高的患者(BP≥180/110mmHg)同時考慮有可能是腦溢血情況的建議采用脫水、利尿以及營養保護腦細胞的措施,不主張采用強有力的降壓措施如靜脈滴注硝普鈉或硝酸甘油、壓寧定等藥物以免造成機體血壓驟降從而加重腦部出血甚至達不到供給營養腦細胞的情況。對于糖尿病高滲性昏迷和酮癥酸中毒的患者應給予以小劑量胰島素來滴注和糾正脫水,同時立即進行血氣分析及電解質化驗,利于制定進一步治療方案。肺性腦病應給予積極抗感染,收正酸堿失衡,肺腦合劑,血氧含量低或有呼吸衰竭的情況隨時加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等。對于心源性昏迷的患者應查急診心電圖和其它對癥治療。低血糖的患者應立時靜脈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20-40ml。所有昏迷的患者都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進行心電監護,有呼吸衰竭者給予氣管插管機械性通氣,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做心肺復蘇術及心臟電擊除顫等對癥治療綜合搶救。待槍救成功生命體征平穩后轉入ICU或其它專科病房進一步進行治療。
2 結果 本組247例昏迷的患者經搶救治療,221例搶救成功,成功率為89%。死亡26例,其中16例在院前死亡。轉載自『壹佰醫學論文網』
3 討論
3.1 昏迷的診斷 昏迷在急診科比較常見,為神經系統功能的嚴重障礙,主要是因大腦皮層與皮層下網狀結構發生高度抑制的引起意識完全喪失的一種最終表現狀態。國內有文獻報告昏迷占急診危重癥搶救中的15%。引起昏迷的原因比較多,對昏迷患者必須要進行迅速正確的診斷,才能分秒必爭的搶救。根據不同病因問清病史,并進行全面體檢和試驗室檢查,做出正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