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護士護理論文指導:電生理檢查技術臨床研究
摘要:慢徑消融、快徑前向傳導功能與復發關系:所有病人隨訪2-30月,71例病人中5例復發,經第二次消融成功,至今未再復發。慢徑消失組和慢徑殘存組66例病人消融后其快徑前傳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均較消融前明顯縮短;而復發組5例病人消融后其快徑前傳功能不應期較消融前縮短,但無統計學意義,消融前后其快徑有效不應期幾乎不變。
討論
1.慢徑消融、快徑前傳功能與復發的關系:本研究71例病人中有41例慢徑消融后慢徑完全消失,另30例慢徑消融后慢徑仍存在,其中5例病人在隨訪中復發。其余25例病人雖有慢徑殘存,但隨訪期間無AVNRT發作。以上結果表明,慢徑消融后慢徑消失組和慢徑殘存組快徑前傳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均有明顯縮短,而復發組快徑前傳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無明顯縮短或幾乎不變。提示慢徑殘存及術后快徑前傳功能無明顯改善與復發有關。所以,AVNRT慢徑消融最好達到慢徑消失,若慢徑殘存,亦應消融到快徑前傳功能明顯改善,即快 徑前傳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明顯縮短為止。
2.慢徑消融對快徑前傳功能的影響:本回顧性臨床研究結果為:慢徑消融術后慢徑消失組和慢徑殘存組房室結快徑前傳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明顯縮短,復發組快徑前傳功能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無明顯縮短,這與國內外學者的報告相同。這說明,房室結快慢徑并非彼此無關的通路,是彼此相互關聯的,慢徑存在抑制快徑的傳導,完全或幾乎完全消除慢徑的抑制作用可能會明顯改善快徑的傳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