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兒監護室護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討其防范對策。方法分析本科2009年8月—2010年7月新生兒監護室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及缺陷共計12例進行相關因素分析,并針對護理薄弱點制訂安全干預策略,在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的護理工作中嚴格執行改進措施并持續改進,改進后1年內新生兒監護室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及缺陷共計3例。結果新生兒監護室護理中原因因素分析包括組織管理因素與教育培訓因素9例,工作任務因素2例,環境設備因素1例。結論加強管理與培訓可減少或避免護理不安全行為的發生,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新生兒監護室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 新生兒監護室;危險因素;分析;干預措施
對12例臨床護理缺陷進行回溯性分析,并從失誤中找出弱點加以糾正,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本科2009年8月—2010年7月發生的12例新生兒監護室護理缺陷。
1.2方法情境簡述,相關資料收集(包括人員、記錄、設備、地點,盡快收集包括目擊者說明、觀察資料、物證及書面文件證明);分析原因;問題歸類;制訂改進措施;定期分析改進。
2結果
教育培訓因素8例,工作任務因素2例,組織管理因素1例,環境設備因素1例。
3原因分析
3.1系統原因是護理缺陷的根本原因本分析結果,絕大多數護理缺陷不是孤立的,是眾多環節因素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發生改變所致。這既有系統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應著眼于改進系統而不是懲罰個人。對系統過程加以改進,科學嚴謹的管理可減少缺陷的發生,保障醫療安全。
3.2組織管理因素與教育培訓因素是最常見的根本原因,本組占9例。護士接受培訓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互動的體驗、體會和提升的過程。科室缺少詳細的工作流程,缺少相應的培訓,加之本科新生兒監護室新擴建,新上崗護士多相應專科理論、專科操作技能、專科應急處理能力都欠缺,這些都極易發生護理缺陷。
3.3工作任務因素本組占2例,重癥監護室的患兒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年齡小,沒有語言交流能力,且沒有家長陪護,同時病情又存在多變、突變、易變的特點,所有這些都只靠護士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密切的觀察來發現。從寶寶入院開始,基礎護理,日常喂養護,治療等均由護士完成,還要時刻準備收治急診患兒,長期在這種繁重、瑣碎、緊張的工作,加上護理人員不足,使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護士長期在一種高壓、疲憊狀態下工作。
3.4環境設備因素包括設備、布局等,本組占1例,在醫療單位因無床欄、衛生設施欠妥、微泵故障等原因引發缺陷。
3.5責任心缺乏個別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精力不集中,思想渙散,工作主動性差。觀察病情不及時,不能按時做護理記錄,特別是夜班護士,人員少,工作量大,還要處理緊急情況,身體疲憊等往往造成患兒輸液時發生滲漏,氧管脫出,監護儀的導聯脫落等問題,患兒的病情發生變化時不能及時發現,極易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
4干預措施
4.1健全組織管理科室成立了新生兒監護室護理質量監控小組,制訂了專科理論培訓課程、專科操作流程、專科急救流程,流程中涉及給藥、輸血、采血、特殊的臨床檢查等途徑實施時,規定必須2人核對,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辨識病人身份等。規定使用手機定時器,避免過時漏給藥現象。有關藥品貯存方面,藥品不合格一般都不是藥品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是儲存和養護不到位,要嚴格按藥品說明書的規定,管理藥品,新生兒監護室的常用和急救物品班班交接,必須隨時處于良好的功能狀態等。新生兒監護室護理質量監控小組每月對新生兒監護室護理質量進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4.2加強全方位教育培訓對不同層次的護士進行培訓,尤其是新到科的護士進行為期1年的帶教培訓,內容有規章制、藥物知識、專科理論培、專科操作流程、專科常見疾病與專科急救疾病的急救與護理進行培訓,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崗。
4.3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我們根據本科室的情況,遵循合理結構,優化組合,動態調整的原則,實行彈性排班,動態的安排護理人員,并且要注意護士間的團隊精神,提倡在繁忙的工作中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互相提醒,以彌補工作中的缺陷、漏洞,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營造安全護理文化 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安全護理工作,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護理人員應把自己看成是系統的組成部分。利用各種方法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醫療系統的復雜性,增加對系統的分析,過硬的專業技術也是防止護理缺陷發生的有效方法。每月進行專業培訓1次,特別是對年輕護士和新護士,聘請專家準備培訓材料,制作成多媒體,耐心細致地為大家講解。通過學習和考核使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有了提高,專業知識得到了鞏固,并利用非懲罰性的方法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與安全護理工作。
4.4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護士的適應能力護士應學會自我調節,處理好自己的家庭及工作關系,不將生活中的問題帶到工作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同時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認真對待每個患兒,以保證良好的護理質量。
4.5加強新業務、新技術的學習專業的理論知識是護理工作之本,護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積極參與搶救。比如針對本科室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方法,我們編制了相應的操作規程,對各種規章制度,強化落實到個護士,并定期舉辦講座,學習別人好的經驗和新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求每個護理人員自己不斷學習,一年完成1~2篇科研論文,并有相應的獎懲制度,強化業務知識,對新招聘的員工,做好崗前培訓,上崗后采取一對一的帶教,即由一名中級以上職稱老師幫帶新來員工,只有不斷地獲取各種護理新知識、新理念,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4.6加強責任心,嚴格落實規章制度高度的責任感是防止差錯事故的關鍵。護士在任何情況下對工作都應一絲不茍,忠于職守,勤奮工作,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等[1]。這就要求要及時的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情。并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對患兒病情的發展應有一定的預見性,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應及時處理。對各種規章制度嚴格要求,不定期抽查考試,對沒參加值班或當夜不值班的員工,我們要求實行二線聽班,24h保持電話的暢通,有什么問題我們能及時聯系及時處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差錯率,保證了連續多年未出現重大差錯和事故。護士長應組織本科室護士對每月的差錯事故進行討論,書面分析,找出現存的或潛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把護理差錯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NICU是個特殊的群體,對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護士來說,安全最重要,質量是根本,新的生命能否延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護士肩負著很大的責任,我們也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與改進。
【參考文獻】
1劉亞杰. 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淺談.中外健康文摘,201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