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討護生靜脈輸液操作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對策。方法 根據《護理操作流程評分標準》,對2006年-2008年我院200名護生進行靜脈輸液操作考核。結果 從中找出靜脈輸液操作考核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對策,使護生的查對制度有了規范,靜脈穿刺水平,無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結論 護生反映良好,從職業道德、安全、人文關懷意識和溝通能力、心理素質、操作技能等多方面著手加強教育,規范操作程序,細化操作流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傳、幫、帶工作,不斷探索輸液操作技巧,提高技能。
靜脈輸液是護士的主要護理技術操作之一,是臨床上治療患者最常用的給藥途徑。因此也成為護生操作考核中的一項主要的基礎護理操作。能否有效,安全順利地進行輸液,關系到護理質量,甚至影響到護患關系。護生考核的結果也是反映帶教老師的水平及質量。根據考核內容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現報道如下:
1 考核對象
1.1 臨床資料
2006年-2008年200名在各科輪轉實習三個月以上,然后在本科輸液室輪轉實習一周以上的護生給患者進行靜脈輸液操作考核。
1.2方法
根據《護理操作流程及平分標準》中的密閉式靜脈輸液(一次性輸液器)為標準,考核人由科室帶教組長負責監考,考核前統一標準,對護生入科時統一正規示范操作,考核前預先通知護生,穿刺病人由考核人員根據科室情況確定,使穿刺的病人病情、靜脈特點、加入藥物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更真實、更廣泛、多層次地發現問題。每個項目以滿標準分值即每一項目的應得分值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2 結果
表1 護生靜脈輸液操作考核存在內容
考核內容 合格人數 合格率(%)
評估病情、血管情況、自理、合作程度 160 80
解釋溝通 158 79
用藥宣教 166 83
三查七對 164 82
一次穿刺成功 168 84
無菌觀念 160 80
調節滴數正確 156 78
穿刺后交代事項 164 82
相關知識 158 79
由表1可見,合格率在80%以下的項目是解釋溝通、評估病情、血管情況、自理、合作程度、調節滴數、穿刺后交代事項及安置病人;三查七對、無菌觀念、穿刺成功率、等項目也存在較多問題,合格率為80%-85%。
3 根據表1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原因
3.1 評估不詳細
沒有詳細評估病人的病情、不能根據病情安排病人體位、病人是否生活能自理、能否配合輸液過程、根據治療計劃及藥物選擇局部血管的。
3.2 溝通解釋問題
表現在人文關懷意識淡薄,給病人解釋和交代注意事項時不能自然貼切地使病人感受到關愛,尤其溝通理論與人文關懷理論缺乏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過程,再加上輸液考核時她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穿刺成功這一目標,語氣生硬,機械地、背誦語言,生硬式地完成輸液前解釋與告知,忽視與病人眼神的交流與面部表情的表達,也不用心體會病人所表達的需要。不評估病人的病情及血管的情況及心理合作程度,不解釋藥物的作用和問二便;操作后不能及時安全舒適的安置好病人及交代注意事項;當選擇靜脈困難反復縛扎止血帶及穿刺失敗時未能用語言和非語言信息向病人表達歉意。
3.3 三查七對不夠嚴格
表現在操作前只查對病人姓名而忽略了查對液體質量及配入的藥物、二查穿刺前不查對姓名、醫囑藥名及輸液管內有無空氣、操作后不查對液體及姓名。常常操作完畢后,還不知病人輸入了何種藥物及液體。
3.4 一次穿刺成功率低
因病人均是隨機確定,穿刺成功率比平時明顯下降,一旦遇上難度較大的穿刺,心理素質不穩定,個別護生出現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比較緊張,手腳顫抖,以至影響病人心理,同時影響穿刺成功率。
3 . 5 無菌觀念淡薄
充分表現在護生在操作前后洗手,消毒瓶塞、皮膚消毒不以穿刺點為中心只是來回擦拭、消毒范圍不夠、扎止血帶距穿刺點過低、輸液貼打開隨便貼放,跨越無菌區等問題
3.6 輸液速度不恰當
護生考核前不帶手表,以致調節滴速不準確,憑感覺計數或不針對病情和藥物特點調節滴速。
3.7 穿刺后交代注意事項過于簡單
穿刺后沒有交代病人用藥后的注意事項、及藥物的作用、穿刺局部固定、觀察及擺放的體位以及上洗手間的注意事項。
3.8 相關理論知識不熟悉
護生因為理論知識不能聯系于臨床工作,書本上的理論,如無菌觀念體現在哪方面,應如何去做還不能聯系實踐工作中。表現在用藥宣教不到位,患者對輸液健康教育是有需求而且內容是多樣的[ 4 ] 有些護生講得過于簡單,也有的覺得過于簡單,還不如不講,要講得詳細又沒時間,故只要患者不問就很少主動提供相關知識的宣教。也有護生對用藥知識不掌握,尤其對藥物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不了解,導致宣教不到位。
4 對策
4.1 強化無菌技術觀念,讓護生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常規的重要性。無菌技術是臨床護理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操作, 而臨床護理操作中很多操作技能都包括了無菌技術及其原則。因此, 應注意培養護生在操作中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技術, 樹立嚴格的無菌觀念, 這與控制醫院感染, 保護病人安全, 促進病人康復密切相關。是預防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徑。是保護病人和自我保護的有效措施。
4.2 強化人文關懷意識,提高溝通能力及溝通的技巧
4. 2. 1 操作前體現人文關懷受到護患雙方的重視,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有習慣性定勢,護生關懷意識與溝通能力的培養,要平時通過開展情景表演多種形式營造人文關懷精神和氛圍[2]。在輸液操作時,護士可以邊操作邊跟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個體化宣教,一方面增進患者對護士的理解,另一方面使患者及陪護人員掌握了靜脈輸液的基本護理常識。如靜脈輸液操作前,應了解病人的需求,做到心里有數;在靜脈穿刺前,應征求病人對所選血管和部位的意見;在挑選靜脈時,特別是基礎靜脈較差的病人,難免會多次反復扎放止血帶,此時,止血帶除注意扎的部位、松緊外,當你放棄該穿刺部分另選其他靜脈時,別忘了在放棄處輕揉幾下,動作雖小,但能減少病人的不適感,使病人感到被關愛。
4. 2 .2 對于溝通技巧欠缺的護生,可以通過帶教老師爭取患者的合作,為獨立操作創造機會。護生應加強自學能力,扎實理論知識,做到操作時心中有數。為了減少護生的緊張感,在單獨操作前,帶教老師可以幫助護生回憶操作程序及要領,操作過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嚴格把關,必要時給予協助,使護生與患者都有安全感,樹立護生獨立操作的自信心。
4.3 增強責任心,認真執行查對制度
三查七對制度是護理人員進行任何一項護理技術操作都必須認真執行的基本規章制度,它是保證護理安全與護理質量、防止和減少護理差錯和事故發生的一項重要措施。靜脈輸液中的查對制度中三查:輸液前查、輸液中查、輸液后查;七對:查對患者姓名、床號、藥名、藥物濃度、劑量、用法、用藥時間。給病人輸液前除要認真查對病人的姓名外,還要查對所用藥物的藥名、劑量、批號、失效期等,在用藥前還要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發現問題及時與醫生溝通,要熟悉藥物的使用方法和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藥物要避光,藥物要現用現配。同時要檢查藥物本身的質量問題,二查時要認真按流程從上到下液體、藥名、劑量、輸液管有否空氣、針頭,才能進針。操作后查,輸液卡的簽名能提醒查對后出現的問題。查對病人姓名時可以采用與病人共同核對的方法。
4.4 開展健康教育的實施
讓護生明白健康教育是尊重患者知情權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措施, 因此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除了基礎知識、專業理論的學習以外,多看最近新藥說明書(重點學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應) ,運用于臨床[5]。告訴病人用藥后的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輸液中的注意事項及簡單的預防措施,強調自行調節輸液速度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對病人進行健康指導。使他們放下思想包袱,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鼓勵他們面對現實,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5 培養護生操作技能和心理素質
護生由于時間短,靜脈輸液操作基本功欠熟練扎實,一遇到靜脈穿刺難度高的病人或輸液操作考試時,心里就沒底,就會顯得緊張,平時能順利完成的項目此時也難于很好完成。因此,應多觀察老師的操作,多加練習、嚴格正規操作,平時應經常檢查監督護生的操作是否正規熟練,提高一針見血率。
4.6 帶教老師重“帶、重“教”
在開始階段,老師要多做示范性操作,邊操作邊講解,提出問題,考查護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在每一項操作過程中,幫助護生明確操作前怎樣準備,怎樣與患者溝通,怎樣正規操作等。操作后一起評價、分析存在的問題,應該怎樣改進。只講不做,難以提高。帶教老師要給護生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進行“手把手”指導。多給護生動手鍛煉的機會?
5 結論
通過以上考核找出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使護生的人文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了,健康宣教、溝通技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加強帶教隊伍改進了帶教方法,嚴格操作規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提高護生的技術水平,護生反映良好。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
[參考文獻]
1 林茜,施姬. 護理需要人文關懷[J ] .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 ,21 (11) :56.
2 張園芳 護理人員靜脈輸液操作考核增加人文關懷項目的結果分析與對策
護理與康復2008,4 (7):93
3 呂海琴 護生在靜脈輸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南方護理學報200310(3);74.
4 李新輝,戴慧珊. 對靜脈輸液健康教育中的問題的調查分析
實用護理雜, 2004, 20 (4A) : 60261.
5 鄧紅燕. 從靜脈輸液考核中看護理工作存在的缺陷[ J ]. 西南軍醫, 2005, 7 (6)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