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蒸汽滅菌濕包原因分析與措施
【摘要】本文闡述了脈動真空滅菌器在滅菌過程中導致濕包的因素,以及減少和杜絕濕包發生的措施,對提高滅菌合格率,預防醫院感染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 滅菌 濕包
壓力蒸汽滅菌是醫院首選的滅菌方式,其滅菌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整個醫療、護理質量和醫院感染的控制。而在滅菌過程中影響滅菌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濕包。因此分析濕包產生的原因并控制其發生有著重要的意義。
1、濕包判斷標準
按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標準,滅菌包滅菌后完全冷卻后取出水份含量 ≤3%(手感干燥),超過者不可做為無菌物品使用。決定濕包的標準是包裹材料的生物防護性能是否已經或有可能被破壞。有如下三種情況之一應視為濕包:⑴滅菌包表面觸摸有潮濕感,⑵化學指示膠帶有水痕跡,⑶滅菌包內有水珠。
2、濕包原因分析
2.1汽源質量差
濕度大、蒸汽的飽和度不夠,鍋爐房違規操作,注氣時鍋爐內加水,使氣體含水量過高,含水量高的蒸汽進入柜室內打濕滅菌包;滅菌前未將供汽管路中的冷凝水徹底排掉。
2.2物品裝載不規范
裝載量過大,包裹接觸到滅菌器內壁,冷凝水滲入到包內;裝放過密,包與包之間沒有空隙,不利于蒸汽進入和冷空氣排除; 器械包置于上層,冷凝水滴濕下層的敷料包。
2.3包裝不規范
物品包裝前過分潮濕,干燥不夠;包內器械數量多,產生的冷凝水多不易汽化;摞放的器皿間沒有用吸濕布、紗布或醫用吸水紙隔開。
2.4干燥、冷卻方法不當
干燥時間不足或干燥系統故障,都可能導致包裹潮濕。滅菌包沒有充分冷卻即卸載,突然與外界大量冷空氣接觸,強烈的溫差產生大量冷凝水可導致包裹潮濕。
2.5 內室疏水系統故障冷凝水排放不暢,管道保溫性能不佳等都可造成物品滅菌時濕度增加和干燥困難而出現濕包。
2.6 突然停水、停電,物品在柜內時間延長,柜內蒸汽不能及時排除,柜內溫度下降蒸汽轉變為水分而造成濕包。
3、措施
3.1 加強對鍋爐工的培訓,保證供汽平衡,鍋爐加水與供應室用汽時間錯開。在蒸汽進氣管道與滅菌器連接部位前安裝汽水分離器,使蒸汽中過多的水分在進入滅菌柜前沉積于汽水分離器中,從而降低蒸汽含水量,提高蒸汽飽和度。滅菌器工作前管道內冷凝水排出時間不少于10分鐘。
3.2 加強消毒供應中心各級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加強滅菌員工作質量監督,提高質量意識,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部頒行業標準要求進行滅菌物品裝載,包與包之間留有間隙,利于滅菌介質穿透。同一批次材質不相同類物品進行滅菌時,紡織類放于上層,金屬器械類放于下層,手術器械平放,盆、盤、碗類斜放,紙塑包裝應側放,利于蒸汽進入與冷空氣排出。嚴把包裝質量關,保證物品在滅菌前達到包裝要求,盆、盤、碗類器皿宜單獨包裝,軸節類器械不應完全鎖扣,有蓋器皿應開蓋,摞放的器皿間應用吸濕布、紗布或醫用吸水紙隔開。滅菌包體積不宜超過30cm×30cm×50cm,重量器械包不宜超過7㎏、敷料包不宜超過5㎏。
3.3 選擇合適的干燥時間和使用正確的冷卻方法。物品在干燥過程中,不同類型的滅菌器干燥性能不同,所需干燥時間不同,應選擇不同的干燥形式。從滅菌器卸載取出的物品,待溫度降至室溫方可移動,冷卻時間應﹥30min。
3.4 專人負責滅菌器各項性能檢測,經常檢查疏水閥、排水閥是否處于功能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好管道保溫性能,及時清除內室前部過濾網中的纖維屑和沉淀物,確保冷凝水排出通暢。
3.5 消毒供應中心水電應單獨使用,如遇特殊情況需要維修,盡量避開消毒供應中心用汽時間,若突然停水停電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處理,在滿足滅菌器正常工作條件下重新滅菌。
4. 小結
為了保證滅菌質量,控制和減少濕包的發生,必須要認真分析濕包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并在工作中嚴格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濕包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何梅芳,鐘彩萍. 消毒供應室濕包原因分析與對策,當代護士雜志(學術版)2007年第六期.
[2] 王惠娟. 壓力蒸汽滅菌濕包原因分析與措施,中華護理學會第5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展論壇論文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