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圍術期病人的護理
【關鍵詞】 手術室
手術室是病人施行手術診療與搶救的場所,實施手術是病人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關系到病人的治療效果和轉歸。對于這個陌生的特殊環境,病人會
產生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以前的功能制護理中,我們只注意了手術配合,忽視了病人的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層次的需要。做好病人的術前訪視,術后
隨訪工作,才能達到系統的、完整的、整體護理。現將幾年來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術前訪視
從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角度出發,手術室對擇期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前訪視的首要目的和意義,是要緩解圍手術期病人的不安和恐懼及幫助病人維持最佳的身心狀態。術前訪視和術后隨訪是手術室整體護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手術前一天由巡回護士到病房訪視病人,查閱病歷,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向主管醫生了解手術方式及術中所需特殊物品,術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在此基
礎上與病人會面,可以針對性地引導病人,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種問題。向病人簡單介紹手術治療過程、方法,使病人了解相關知識,減輕或消除焦慮、緊張心理。術
前還要向病人進行宣教,如為什么術前12h禁食、4~6h禁水,要換病人衣服,將義齒、發卡等物交給病房護士或家屬,排凈二便等。講清因進食而誤吸造成窒
息或死亡的嚴重性。
通過對病人系統觀察和交談,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精神情感,感覺狀態,運動神經狀況,排泄狀況,呼吸、循環、體溫、皮膚、水電解質平衡等對術前病人的身體狀況做一個評估。
2 術中護理
雖然術前我們進行了訪談,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病人進入手術室后仍有一種不安全感。表現如心理沉重、緊張等。這時我們應守護在病人身旁,用和藹、親
切的語言安慰病人。擺體位時動作要輕柔,杜絕有關病情的言談。在實施局麻或硬膜外麻醉時,病人處于清醒狀態,巡回護士應了解和掌握其心理動態,及時作好心
理護理,使病人的恐懼、焦慮的心理降至最低程度。手術前能以平穩的心率和血壓配合麻醉。當病人進入麻醉狀態時,應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保護好病人,注意保
暖,保持靜脈輸液的通暢,備好各種搶救藥品、物品、氧氣、吸引器等。還應注意觀察病人的身體各部位受壓、受損情況,以保持身體皮膚的完整性。
當手術結束時,全麻蘇醒過程中,病人常出現躁動,可用約束帶固定好病人四肢,以防墜床,并守護在病人身邊,同時注意觀察神態變化,尿液情況。待病人完全清醒后,與術者、麻醉師共同護送回病房,向病房護士交待術中情況及注意事項,并囑病人或家屬注意事項及術后體位。
3 術后隨訪
術后2~3天,巡回護士到病房進行術后隨訪,了解病人傷口愈合情況,同時行術后健康教育,通過閱讀病歷、護理記錄與病房護士交談,了解病人術后情
況,與病人交談,對病人的需求給予耐心的解釋和幫助,向病人簡單介紹手術過程,對病人配合手術給予認可,并對疼痛,排尿、咳嗽等癥狀協調病房護士給予指
導。
4 體會
通過對病人術前訪視及術后隨訪工作,使手術室護理工作由機械配合手術的被動工作模式轉變為主動深入病房與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身心狀況,與病房護士共同完成健康教育計劃,保證了整體護理的連續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