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提高護理風險管理理念, 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 提高護理質量, 有效地配合搶救, 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方法 通過
護理風險事件種類的統計及原因分析制定可行性、規范性的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預期目標。ICU不間斷地進行風險意識防范能力的培訓, 建立系統性的監控系統, 發揮各級人員的作用, 持續質量改進。結果 脫管率, 堵管率, 感染率, 護理差錯事故發生率降低, 病人及醫生滿意率提高。結論 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對預防護理安全隱患的發生, 減少護理危險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ICU護理; 風險管理; 護理質量; 原因分析; 防范
風險管理是指對病人、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 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 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效地回避風險, 減少護理危險事件的發生, 必須提高護理風險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密集, 急救知識密集, 高超醫療護理技術密集, 現代化醫療儀器和設備密集, 多學科人才密集的地方, 就其特點增加了其在全院兄弟科室的風險度。如何進一步建立護理風險管理機制, 不斷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已成為 ICU護理管理的重點, 也是重中之重。本文通過 2002 年 6 月~2005 年6 月 ICU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分析研究, 找出薄弱環節, 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不斷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為患者及醫護人員提供安全的環境,為病人提供安全優質的服務。
1 ICU常見風險事件種類
1. 1 導管脫落及堵塞 見表1。
表 1 ICU導管脫落及堵塞情況
種類
|
置管例數
|
意外脫管數
|
意外堵管數
|
脫管及堵管率 (%)
|
氣管插管
|
100
|
8
|
3
|
11
|
中心靜脈導管
|
100
|
2
|
5
|
7
|
鼻胃管
|
100
|
12
|
4
|
16
|
傷口引流管
|
100
|
1
|
3
|
4
|
尿管
|
100
|
3
|
2
|
5
|
1. 2 皮膚完整性受損 見表2。
表 2 皮膚完整性受損情況
種類
|
例數
|
受損數
|
受損率 (%)
|
二、三期褥瘡
|
100
|
2
|
2
|
肛周糜爛
|
100
|
7
|
7
|
口鼻腔黏膜潰爛
|
100
|
12
|
12
|
1. 3 其他風險事件 見表3。
表 3 其他風險事件
種類
|
調研數
|
風險事件數
|
百分率(%)
|
差錯事故
|
1000
|
12
|
1.2
|
護理缺點
|
1000
|
58
|
5.8
|
護理糾紛
|
1000
|
14
|
1.4
|
院內感染
|
1000
|
76
|
7.6
|
護理記錄
|
1000
|
167
|
16.7
|
護理紀律
|
1000
|
18
|
1.8
|
2 風險事件原因分析
2. 1 對多管道護理相關知識缺乏 ICU病人多管道護理已成為重點, 而防脫管、防堵管、防感染是多管道護理的要點。意外的脫管主要原因為病人置管不適;對清醒病人健康教育不到位; 固定方式欠妥; 無肢體約束或約束不牢固; 無適當鎮靜; 醫療護理操作失當;護理人力資源欠缺巡視不足。本資料中意外脫管情況大多為不當固定, 未有效約束造成。堵管與感染大多是由于醫護人員對管道的堵塞與感染危險因素的評估不足, 未按操作常規進行。本文17 例次的堵管均為操作不當, 評估不足產生的。
2. 2 對病人潛在的皮膚完整性受損的評估不足、護理不當及病人的病情危重 皮膚護理是 ICU護理的難點之一。雖然 配備了第一流的設備, 防褥瘡交ICU替充氣氣墊床的使用, 各種皮膚保護膜的使用減少了褥瘡的發生, 但還是需要護士定時的翻身。而ICU病人由于病情重, 部分病人的翻動會導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所以必須禁止翻身, 長期的制動及身體機能的減退使部分ICU 病人皮膚的完整性無法保障, 褥瘡的產生已不可避免。而肛周的糜爛多為病人長期腹瀉腸道功能失調或衰竭引起。口鼻腔黏膜潰瘍的產生一方面是各種導管的長期壓迫, 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護理欠缺等因素而導致的。本文統計的皮膚黏膜完整性受損案例均為上述因素造成。
2. 3 其他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 主要有護理管理者風險管理能力低下, 護理人員業務素質欠缺, 部分人員責任心不強, 工作紀律性差, 慎獨能力, 個人防護,法律意識薄弱等原因造成。本文護理差錯事故事件中多為業務不熟練, 責任心不強造成。護理記錄的風險事件主要為缺乏醫護溝通, 記錄與醫生不符, 記錄涂改、不及時等。護理糾紛與服務意識欠缺有關。ICU院內感染率高是由于ICU病人體質差, 抵抗力低下,各種侵入性操作多, 使用廣譜抗生素, 部分醫護操作欠規模等因素造成。
3 防范方法
3. 1 提高護理管理者風險管理的意識與能力 護理管理者風險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到整個 ICU護理質量, 管理者能主動發現與前瞻性估計安全隱患, 查找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及錯誤, 制定可行性的防范制度及計劃并得到落實, 建立監控系統等已很重要。護理管理者管理意識薄弱,
不能發現整個ICU運轉過程中的隱患, 勢必會增加風險事件的發生。護理部針對此弱點, 定期選派護理管理者及技術骨干進行管理學培訓, 提高其管理意識及能力, 不斷將風險事件降至最低。氣管插管脫管及堵管率由 11%降至5%; 中心靜脈導管脫管及堵管率由 7%降至 5%; 鼻胃管脫管及堵管率由 16%降至 10%; 傷口引流管脫管及堵管率由 4%降為 1%; 尿管脫管及堵管率由 5%降至 2%。護理差錯未有明顯變化, 護理缺點由5.8%降為3%;院內感染由 7.6%降至 6.2%; 護理記錄欠缺及重修率由16.7%降至8.7%。
3. 2 明確職責按職上崗落實崗位責任制, 實施三級護理查房制度 護理風險事件始終貫穿在整個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護理記錄等各個環節。ICU病種多, 病情復雜危重, 儀器多且昂貴, 各種治療護理手段先進, 需要護士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及應急能力。各級護理人員在ICU 工作應有側重點, 三級護理查房制在ICU病房已顯得很重要, 勢在必行, 其增強了與醫生、各級護理人員、病人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全面了解病人的情況, 落實各項工作, 加強崗位責任制可有效地防范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主管護師工作經驗豐富可指導護士、護師工作, 及時指出她們工作中的不足, 為提高她們的業務素質及護理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在技術性強的護理操作中效果尤為顯著: 二、三期褥瘡的發生率降至 0.5%; 肛周糜爛由7%降至3%; 口鼻腔黏膜潰爛由 12%降至6%。
3. 3 建立ICU 的緊急預案并定期演習, 不斷鞏固各級人員的應急能力 為使各種護理糾紛下降,
制定了各種緊急預案, 如停電時呼吸機的應用預案; 發生火災時的緊急預案; 病人突然發生呼吸、心跳驟停時的緊急預案等。定期組織演習, 使各級護士做到心中有數, 臨危不亂, 確保醫療安全。
3. 4 加快制度跟進與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 設備及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 而制度卻原地踏步, 制度的跟進與創新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制度跟進體現質量水平層次的提高, 也是防范風險事件的重要舉措2。通過管理者不斷的培訓學習, 在護理部的指導下, 對部分制度與流程進行了更新, 使之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此外, 要培訓護理人員風險防范的意識與能力, 建立各項制度的定期考核。
4 體會
通過ICU常見風險事件種類的統計及原因分析, 制定防范措施并具體化。不斷地完善各項制度的制定, 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 建立各種緊急預案, 有預見性地對現有制度進行更進及制度創新, 按職上崗, 落實崗位責任制, 實施三級護理查房制度, 發揮各級人員的作用, 提高護理人員主動工作意識及安全工作意識, 使各項風險事件消除于未然。本文資料數據顯示: 實施有效地護理風險管理, 對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預防護理安全隱患具有重要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林菊英. 醫院管理·護理管理分冊[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M 2003.167.
2 蔡銅山, 鐘德富. 推行醫療風險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1,8 (5) :342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