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出血的護理體會
【關鍵詞】 產后出血;護理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后24h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ml者。產后出血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居產婦死亡首位,其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2%~3%,產后出血的預后隨失血量、失血速度及產婦體質不同而異。若短時間內大量失血可迅速發生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危及產婦生命,休克時間過長可引起腦垂體缺血壞死,繼發嚴重的腦垂體功能減退—席漢氏綜合征。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及凝血功能障礙。
1 做好產后大出血的預防和監測
1.1 產前監測
產前檢查時應注意識別高危因素,對高危的孕婦應定期檢查,對過去有凝血功能障礙史者定期檢查凝血功能。
1.2 產時監測
分娩過程由三個產程組成。即從規律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為第一產程;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為第二個產程;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為第三個產程。
1.2.1 第一產程
要密切觀察產程、胎心、宮縮情況,定期檢查,了解宮口和胎先露下降情況,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和處理產程延緩和停滯。如需手術助產或剖宮產時做好一切術前準備和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使用催產素要專人守護,嚴密監測。
1.2.2 第二產程
要注意胎心變化和科學接生,注意保護會陰,防止軟產道損傷。胎兒娩出后立即監測出血情況,搜集出血方法采用容積法。
1.2.3 第三產程
注意識別胎盤剝離征象,避免過早粗暴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正確協助胎盤娩出。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胎盤娩出后認真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及時縫合。
1.3 產后
準確搜集和測量產后出血量至少2h,如2h陰道出血量超過200ml應積極查找原因給予相應的處理。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全身情況和臉色。檢查宮縮和陰道出血。特別要警惕識別產婦大出血發生休克的一些癥狀。
1.4 加強健康教育,促進住院分娩
對社會成員進行有關高危妊娠因素及產前保健、住院分娩重要性的健康教育,宣講孕婦保健知識、教會產婦自我檢測技能(自我檢測胎動、自我識別胎動異常、掌握產檢時間、預產期等)。提高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和技能。
2 搶救護理
(1)一旦病人出現產后大出血,搶救人員應立即到位,指定一人負責指揮,其他人員分工合作,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2)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建立兩到三條靜脈通道,必要時使用留置針頭,做好輸液輸血的準備工作,密切檢測生命體征,神智變化,觀察皮膚、黏膜、口唇、指甲的顏色、四肢的溫濕度及尿量,及早發現休克的早期征兆,密切觀察子宮復舊情況,正確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以免輸液過快、過多而發生肺水腫。(3)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采取雙鼻導管流量4~6L/min或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吸氧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轉紅潤,呼吸是否通暢。(4)專人經手按摩子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并觀察出血量,或遵醫囑應用止血藥和縮宮劑。(5)迅速協助醫生查找出血原因,及時有效地止血,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工作,做好各種檢查和相關的化驗工作。(6)做好心理護理,絕大多數病人對出血存在恐慌心理,應在做好搶救及護理工作的同時,安慰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對病人應細心、熱情,解除其緊張心理,保持鎮靜,積極配合醫生、護士進行診治。此時應讓病人平臥位,必要時頭低足高位,這樣有利于下肢靜脈血回流,同時注意保暖,預防并發癥。
3 護理體會
(1)產后出血發生快且來勢兇猛,直接危及孕產婦的生命安全,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因此建立一完善的搶救組織,當本院或基層醫院發生產后出血病人時能及時組織搶救人員到位,并能很好地協助各方面的關系(技術力量、人力、車輛、血源、設備等),為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2)做好產前產時的監測,及時發現導致產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時給予恰當的預防治療措施,對減少產后大出血的發生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產后大出血的孕婦多為高危妊娠者,且有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如產后大出血史,人工剝離胎盤史。妊娠期由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分娩期有宮縮乏力、產程延長、急產、難產、陰道手術產、剖宮產術、胎盤滯留等。(3)產后大出血搶救,其重要的一環在于及時發現與處理,因此產后2h內仍需留在產房接受監護,同時進行母嬰皮膚接觸,接觸時間不少于30min,鼓勵母親讓新生兒早吸吮奶頭,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因80%的產后出血發生在這一階段,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休克征象,并進行相應的預防性處理,若產后2h出血量≥100ml,產后2~4h出血量≥200ml時必須及時尋找原因,觀察子宮收縮情況,注意陰道流血量及宮底的高度,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以免影響宮縮致產后出血。子宮收縮乏力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宮縮時出血少,松弛時出現多,開始先在宮腔或陰道滯留,以后再流出來,在短時間內大量出血產婦迅速出現失血性休克,當少量持續不斷出血達到不能再代償時,會出現眩暈、打哈欠、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胸悶、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休克征象。故對少量持續流血不可忽視。當孕婦出現產后大出血時,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尋找出血原因,醫務人員必須保持鎮靜、有條不紊地做好搶救工作,同時耐心聽取病人的敘述,給予心理支持,以良好的溝通技巧與產婦交談,消除其恐懼心理,一旦出現休克要采取各種搶救方法進行搶救工作以達到產婦平安。(4)產后出血主要依靠產房工作人員和護士的認真細致地觀察。因此,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科學態度,審慎、獨慎的精神做好病情的觀察。對產婦要嚴密觀察其子宮收縮情況,注意陰道流血量以及宮底的高度。當產婦出現產后出血時,要全力以赴地進行搶救,產科工作人員必須掌握各種急救常規、急救技術和各種急救設備、儀器的使用,才能保證搶救成功。產后出血的發生往往有許多的社會、心理因素存在,如孕產婦為了逃避計劃生育而隱瞞生育史,有些有婚前生育史者隱瞞人流史,有些經濟困難者不愿意剖宮產(有手術指征者),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孕產婦的心理護理,了解各種需求,盡力滿足合理要求。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宮縮乏力,引起宮縮乏力的主要原因除了病理、生理因素外還有許多心理因素。因此,要針對孕產婦的心理問題,給予恰當的心理護理和心理疏導。使孕產婦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5)產科人員要嚴格觀察,特別是嚴格掌握縮宮素的應用指征,使用縮宮素時要嚴格執行使用常規,專人觀察、記錄宮縮情況,確保產程安全有效,把產后出血的發病率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