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及護理對策
【摘要】
目的:轉變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方法:在住院期間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護理措施。在護理過程中,注意
建立護患關系。親切而又耐心的解釋并盡可能地解決患者存在的思想問題,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鼓勵患者自覺配合各種治療。結果:患者由最初對疾病認識不足出
現異常到引導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結論:良好的護理指導對防止血壓升高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高血壓;心理護理;護理對策
高血壓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是常見的代謝失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積極防治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指導。
1 心理護理
1.1 心理指導
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對待已出現的癥狀進行解釋。讓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隨而來的不愉快情緒和各種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1.2 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尊敬患者、愛護患者、耐心宣講住院規則、周圍環境、作息時間。部分患者的隱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負擔,使患者感覺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樣。視患者為親
人、朋友,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理解,對患者不論身份、文化水平、社會地位高低均應同等對待。良好的護患關系是一切治療成功的保證。
1.3 創造良好環境
病房舒適、環境幽雅,給患者以賞心悅目的感覺,病房要求清潔、整齊、舒適、美觀、空氣清新,盡量做到輕重患者分開,以免互相干擾。恢復期患者病
房可配電視或收音機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氣息的環境里,增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復。
2 護理對策
2.1 積極治療原發病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針對病因采取治療措施,遵照醫囑合理服用降壓藥。定期測量血壓,使血壓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過快、過
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調脂或降糖藥物治療。目前,降壓藥物的應用仍為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病,病程
長、發展較慢,需長期服藥,因此,在服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盡量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
2.2 保持良好心態、克服悲觀失望的不良情緒
如果患者有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焦慮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會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血壓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壓患者
必須改變急躁脾氣,學會沉著冷靜,自我控制情緒,不讓各種強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劇烈的情緒波動。總之,健康的心理對防止高血壓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
情緒有助于維護血壓穩定。
2.3 堅持鍛煉
高血壓患者不宜進行劇烈活動,以免血壓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臟負擔,應開展適合自身活動的項目,如體操、太極拳、散步、慢跑等。根據患者的體力、病情、心功能情況量力而行,適當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2.4 合理飲食
原則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為宜,
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鈉鹽與高血壓的發病有密切關系,故飲食不宜太咸,盡量少吃咸菜、醬菜、咸魚、咸肉
等,大米含鈉較面粉少,故吃米飯較面粉為佳。牛奶富含蛋白質,而膽固醇與鈉鹽含量并不多,可適當飲用。應改變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
2.5 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壓患者的大敵,預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糧和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外,還適量飲水,如出現便秘,應早晚各飲一杯蜂蜜水以潤滑腸道,刺激腸蠕動,以利排便。上廁所應注意大便不宜過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壓升高,病情加重,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服用一些緩瀉劑。
家屬與之密切配合,共同營造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孤獨之情緒。護士應教會患者家屬一些基本護理常識,以便科學地協助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祝惠民.內科學[M].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42 151.
[2]夏泉源.內科護理學[M].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 102.
[3]蔡雄鑫.護理心理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251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