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外科護士常見職業危害因素,認為強化職業安全教育,提高防護措施,預防感染及針對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的防護,同時加強心理調節,提高適應能力,可減少職業危害因素的損傷,最大限度地保護外科護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達到職業安全防護。
【關鍵詞】 外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防護
醫院是病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種病原體相對集中的場所。外科護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經常接觸病人開放性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存在著被感染的高度危
險[1]。隨著艾滋病在全球的蔓延,性病、乙肝發病率的增多,此外各種消毒液的應用,危害護理人員健康的因素也逐漸增多。由于外科工作忙,護理任務繁重,
護士心理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極易導致身心疲勞。因此,外科護士應提高自身的防護能力和自身防護意識。
1 常見危害
1.1 機械性損傷的因素
被注射器、輸液器針頭刺傷是最常發生的[2],各種銳利器械如刀、剪、玻璃藥瓶割傷。特別是已污染的器械或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上面粘附有大量的致病菌,會
通過破損的皮膚而被傳染。由于外科應急性多、實施搶救多,護士難免忙中出亂,使針刺傷及其他銳器傷發生率較高,針刺傷傳播職業性血源性傳染病的危險遠遠大
于其他途徑。
1.2 化學性的因素
常用的各種消毒劑如甲醛、戊二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液等,是用于空氣、物品及地面等的常用揮發性消毒劑,效果可靠,但對人體的皮膚、呼吸道、神經系統及
消化系統都有一定的不良影響。由于外科各種設備如吸痰器、呼吸機、監護儀都要經常進行擦拭消毒,故外科護士接觸化學消毒劑的機會較多。另外,抗腫瘤藥物的
危害也威脅著外科護士的身體健康。許多腫瘤病人術中使用5-氟尿嘧啶、順鉑等化療藥沖洗創面或腹腔灌注及介入治療等,其中順鉑的排泄,大部分清除于第一個
24h之內,當護士為病人處置尿液或接觸病人傷口時均有被污染的危險。
1.3 物理因素
外科病房有電動吸引器、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等,這些設備會產生較大的噪音,據測各類報警噪音在53~73dB,呼吸機在65dB,而醫院環境噪音
應<45dB。噪音不僅對聽覺系統有明顯損害,還會使人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工作容易出差錯。另外,紫外線照射時,由于輻射光化學反應,
臭氧吸收過多會導致中毒。
1.4 生物因素
目前,血液傳播疾病對醫護人員造成的威脅已被重視。外科護士每天頻繁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濺落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外科護士面臨著巨
大的職業暴露危險。同時由于針刺傷及安瓿割傷導致手皮膚傷口,皮膚傷口不僅有被血液、體液污染的危險,而且還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途徑。
1.5 心理因素 外科工作節奏快、護理任務重、突發事件多、實施搶救多,“三班制”擾亂了護士身體生物鐘節律。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生活無規律給護士造成壓力,易產生緊張壓抑的情緒,對身體、生活及工作都極為不利。
2 防護措施
2.1 強化職業安全教育,提高防護意識
外科根據本科特點,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把職業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強職業安全防護教育培訓,狠抓護理人員防護知識和技能訓練,大力提倡安全操作,遵守規
范化操作,牢固樹立自我防護要求。遇到緊急情況時要沉著鎮靜、有條不紊進行護理操作。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療時,必須有他人協助,以防針頭刺傷。如遇有職業
性損傷,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針對出現的問題,合理調配人員。
2.2 預防感染
嚴格洗手是控制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也是護理人員加強自身防護的重要方面。在進行護理操作前后、上下班之前、脫隔離衣之后等要用肥皂認真洗手。在護理
病人時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當預料到手要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等污染物時,要戴口罩和手套進行,護士手上有傷口時要戴手套。管理者要按規章制度督促護士認
真執行,使每一位護士養成操作時戴口罩、手套的習慣。
2.3 化學因素的防護
應用揮發性消毒劑時,明確消毒劑的注意事項,加強室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換氣。浸泡物品時,為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消毒液,應戴手套進行。護士接觸化療藥物
時,要按操作流程進行,做好自我防護,在清除化療病人的排泄物時戴口罩、手套,操作完畢及時用肥皂水徹底洗手。
2.4 物理因素的防護
護士在進行護理工作中要做到四輕,即“走路輕、說話輕、開關門輕、護理操作輕”,維持病房秩序,保持病房安靜。做好儀器、設備的保養,熟悉儀器的使用流
程,加強病房巡視,減少報警發生,以降低噪音。同時在使用紫外線時,護士應避開,不要來回走動拿物品,防止紫外線損傷。
2.5 加強心理調節,提高適應能力
外科護士面對各種職業損傷,心理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護士應主動學習有關心理知識,掌握有關的心理調節方法,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管理者對工作量
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應合理安排人力,減輕護理人員職業緊張,減少因工作忙亂引起的損傷,積極采取措施,適當調節護士的工作強度,減輕心理壓力,增強護理
人員抗御職業緊張的能力。通過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危害因素的損傷,最大限度地保護外科護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達到職業安全防護。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5.
2 楊淑嶺,李亞潔,張秀華,等.經因傳播疾病對醫護人員的職業危害及其防護.南方護理學報,2004,15-16.
作者單位:530021 廣西南寧,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