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褥瘡怎么辦 褥瘡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分期治療
一期的臨床表現以局部皮膚暗紅色、腫脹、灼熱、疼痛為主癥,皮膚的完整性尚未破壞,及時治療,有望完全恢復正常而不潰爛,這就是褥瘡一期的表現。治療應首先應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數,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糾正缺血缺氧,還要盡可能去除導致褥瘡的病變因素。其次用過氧化氫液擦拭創面,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用75%酒精消毒褥瘡周圍皮膚,再用無菌紗布覆蓋。
二期的臨床表現是以局部皮膚紫紅色、水腫為主癥。瘀血久滯可成瘕,所以也每見皮下硬結;水腫甚時可使皮膚變薄,故又常見出現水皰,水皰不小心極易破潰,從而又可引發感染。此期治療應注意保持皮膚潔凈,嚴防引起感染。未潰破的水皰要盡量減少摩擦,以防破裂;大水皰可用注射器抽取皰內液體,以保護皮膚不受損傷。此期又稱炎性浸潤期,說明最易引起感染,如有感染,可靜脈滴注有效抗生素。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有水泡未破者,則用無菌注射針頭將水泡刺破,再將消毒紗布浸入新液中,取兩層紗布敷于創面,每3—4小時用注射器抽取藥液滴于敷料之上,以保持覆蓋傷口的紗布濕潤。提示:盡量保護好表皮,所用紗布應采用無菌醫用紗布;使用新液之前先用生理鹽水將創面洗干凈;采用軟枕或墊圈將患處騰空,避免紗布覆蓋處拖拉、受壓。再次換敷料時可用生理鹽水將紗布再次濕潤后揭下,防止敷料與創面發生粘連。
治療炎性浸潤期壓瘡患者,臨床多用0.5%碘伏消毒,使創面干燥,但此法容易使傷口脫水,不利于上皮細胞生長,易使生物活性物質丟失,減慢愈合速度。不覆蓋紗布則容易造成皮膚與床鋪等形成擦傷,覆蓋紗布又容易導致敷料與創面粘連,再換藥時易導致機械損傷,增加患者疼痛感,甚至會擴大創面。目前認為,在無菌條件下持續濕潤,有利于創面上皮細胞生成,加速壞死組織脫落,顯著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愈合。所以持續濕敷的方法適合用于治療炎性浸潤期壓瘡。
三期又稱淺度潰瘍期,是褥瘡比較嚴重的階段,治護均較困難。由于褥瘡早期失于發現,加之以后又治不如法,致使病變局部表皮水皰逐漸擴大,以致破潰暴露出真皮,真皮極易感染,感染后原有的黃色滲出液表面可有膿液覆蓋,并逐漸形成潰瘍,開始出現疼痛。治療首先應用防褥瘡氣墊床并2h翻身1次,避免受壓,保持皮膚干燥、清潔,床單清潔、平整無皺褶。再有效地抗感染,以防病情繼續發展。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的同時,局部每天換藥2次,換藥時遵循無菌技術操作規程。上午先用雙氧水、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褥瘡創面,若有壞死組織先剪去后再清洗,局部均勻涂碘伏,用頻譜治療儀局部照射20min,最后覆蓋無菌紗塊。下午常規清刨及頻譜照射后,用浸有新液的紗塊貼在創面上,再覆蓋無菌紗塊。當創面逐漸縮小,不宜再用紗塊時,直接將新液滴于創面。碘伏溶液由碘和載體結合而成,對細菌、芽孢、病毒、真菌、霉菌孢子及原蟲均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皮膚黏膜無刺激性。新液則具有通利血脈,養陰生肌的作用,能促進血管新生,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改善創面微循環,加速病損組織修復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臨床土主要用于各類潰瘍創面的愈合。用頻譜儀照射有利于血液循環,消炎鎮痛。此法污療褥瘡治愈率高,療程短,促進肉茅組織生長,使用方便,無副作用,促進愈合,是治療褥瘡的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