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業務技術管理是指對護理專業工作和護理技術運作的全過程,運用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等管理手段,使之達到合理、準確、及時、有序、安全、有效的目的。護士是護理業務技術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對運作過程負有管理責任,積極參與對業務技術的管理,認真貫徹各項管理指標,是履行護士職責的重要內容。
一、護理業務技術管理的內容與原則
(一)臨床護理管理
臨床護理的核心內容是指以病人為中心,滿足其生理、心理需要的主動護理。包括①巡視病人,進行臨床病情觀察,了解病人的需求及治療效果。②進行情感交流掌握病人的心理狀態。③指導病人配合治療護理,適應環境,進行功能鍛煉。④對病人及時進行生理、心理的整體護理。⑤開展衛生、保健知識宣教等。臨床護理的管理重點是:
1.護士應培養主動護理意識。由于病人的需求有潛在性、階段性、情緒性、壓抑性的特點。因此,只有主動關心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才能務病人所需。提供主動的護理服務,是護士良好的職業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水準和豐富的護理學識水平的具體體現。
2.給予足夠的時間保證。通過周密的計劃安排,除完成指定的技術工作外,應將主動護理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用一定時間深入臨床,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主動地進行臨床護理,才能使病人成為真正的護理受益者。
(二)重癥、特別護理管理
特護是指病情危重的一個或幾個病人,由一位或幾位護士負責全程護理。對特別護理的管理原則是:
1.及時擬定護理計劃,全力落實護理措施,及時評價護理效果,根據病情變化及治療需要適時地補充、修改護理計劃。
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到五知道(即知道診斷、病情、治療、檢查結果及護理要求)。
3.做好晨、晚間護理,保證病人舒適,頭發、口腔、皮膚應清潔、無破潰、無壓傷、指(趾)甲短而潔。
4.各種引流管通暢、呈有效引流狀態。
5.搶救技術熟練,急救藥品齊備,急救設備、器材完好率達100%。
6.無并發癥,無褥瘡。
(三)護理技術管理
臨床護理技術有三大類:①基本護理技術,如無菌技術、注射技術、導尿技術等;②專科護理技術,如外科的換藥技術;內科的各種內窺鏡檢查的準備與配合;眼科的球結膜注射技術等;③特殊護理技術,如血液凈化、透析療法護理技術,高壓氧治療等。
護理技術的管理原則是:
1.學習《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以下簡稱常規)了解“常規”對各項技術操作的規范要求,切實按常規辦事,做到技術操作正規,工作程序規范。
2.熟悉各種技術操作的機制原理、方法及原則,了解其目的意義,避免盲目行事。
3.熟知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常規,了解疾病發生、發展及預后的一般規律,做到對病人心理、行為適應性護理及時得當,防止因護理不周而造成的失誤。
4.在工作中既要運用常規指導實際工作又要注意發現問題,重視實踐資料的積累,以便總結護理經驗,進行護理學術研究。
二、護理制度管理
護理規章制度反映了護理工作的客規規律性,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嚴格貫徹規章制度,不僅能杜絕醫療、護理事故和差錯,確保醫療、護理質量,同時有利于培養護士嚴謹的科學態度,嚴格的工作作風,嚴密的工作方法,使護理思維和行為方式更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護理規章制度涉及的面很廣,有些護理制度如消毒、隔離制度;飲食管理制度;護理文件書寫與保管制度;藥品、器材請領、保管制度等,已分別列入相關章節介紹,下面只例舉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予以重點闡述。
(一)交接班制度
護士交接班方式有二種:①每日晨進行集體(早會)交接班。先由夜班護士詳細報告前一天病人的出入院人數、病情變化、醫囑執行情況等,再由護士長根據需要進行補充、小結,并扼要布置當天的護理工作,然后帶領夜班、當日在班護士巡視病房。進行床邊交接。②晚、夜班,中午班,通常采用書面報告與床邊交接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交接班。
交接班的重點是:①重癥、病情變化者,手術前后、產婦、新入院等病人,是重點交接的對象。②毒藥、麻醉藥、貴重藥品的數量,常用器材如體溫計、熱水袋以及備用被服等應點數交清。③備用醫囑,各種檢查標本的采集,手術前準備等,晚班護士應向大夜班護士作詳細交接。
交接班的原則是:交接護士應仔細填寫值班報告,輔以口頭重點交待,重癥患者的病情、褥瘡護理等應在床邊交接,必要時接班護士應檢查病人局部受壓情況。凡交待不清或有疑問處,應當即詢問清楚,交班者方可離去。
(二)查對制度
查對制度是杜絕護理差錯、事故,保證醫療、護理安全的重要措施。具體規定是:
執行醫囑時做到“三查”:一切操作前、中、后查:“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
處理醫囑后查對:轉抄醫囑后當即校對有無錯誤;各班需檢查上一班護士所轉抄的醫囑是否正確無誤;每周須總查對醫囑一次。
(三)對各項護理制度管理的原則要求
1.護理規章制度是護理工作的法規,因此,人人有責按規章制度行事;個個有權監督違章者。
2.對于違章操作給病人帶來痛苦或造成不良后果者,應根據有關規定承擔責任。
三、護理質量管理
(一)護理質量概念
所謂護理質量,是指護理工作為病人提供的知識、技術和生活服務的作用和效果的優劣程度。也就是完成預定質量標準的合格程度。
(二)堅持質量標準的要求
1.堅持質量第一的觀點 護理工作質量,是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因此,護士在工作中應該事事、處處堅持質量第一的思想,以自己的優質服務為完善、發展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做貢獻。
2.堅持把好環節(工序)質量關 護士是每道工序質量的直接責任者、把關者,例如一次肌肉注射,準備藥液時,沒有查對藥名,就有可能抽錯了藥;注射前不檢查針頭質量,就可能增加病人痛苦,甚至斷針;注射時不查對病人床號、姓名、可能張冠李戴,出現差錯。可見一次肌肉注射的質量是一環扣一環的。因此只有每一道工序質量得到了保障,才可能有總體質量的優化。
3.堅持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原則 各類護理工作的質量標準,操作程序和規范,是供護士共同遵守的護理行為準則,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和技術質量的尺度。任何標準、程序、規范都是經過實踐統籌的最佳選擇,不可任意更改。按標準、程序、規矩運作是實現質量目標的根本途徑。
4.堅持全員參與質量管理 綜合護理質量是協作勞動的成果。因此護理工作運轉的全過程。事事離不開質量,處處有質量問題,只有在人人堅持對質量進行自檢自查,同時又參與對總體護理質量的監控管理,及時發現質量缺陷,糾正偏離質量標準的負效應行為,綜合護理質量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三)護士常用的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及計算公式
1.基礎護理質量
標準:按分級護理落實臨床護理要求,不依賴陪護替代護理工作。要求做到:
六潔: 五官、頭發、手足、會陰、肛門、皮膚清潔。
三短:頭發、胡須、指(趾)甲短。
三無:無褥瘡、無燙傷、無墜床。
四及時:巡視病房及時;觀察病情及時;報告病情及時;處置搶救及時。
三保持:保持各種導管位置正確、通暢、保持床單位清潔,整齊、平整、無尿漬和血漬;保持病人臥位舒適,符合治療、護理要求。
檢查項目合格數
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100%
檢查總項目數
2.特護、一級護理質量
標準:要求做到“七知道”、“四有”。
七知道:知道床號、姓名、診斷、病情、治療、護理、飲食、。落實基礎護理質量標準要求。
四有:有特護病人護理計劃和完整的護病記錄:危重病人、大手術后病人有護理要點:護理查房有完整準確的記錄;對意識障礙病人有安全防范措施。
按病情需要備齊急救物品,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
檢查項目合格數
特護、一級護理質量合格率=×100%
檢查項目總數
4.急救藥品、器材的準備
標準:急救藥品、器材準備齊全(含專科)處于完好備用狀態,有專負責檢查管理。做到:
四定:定數、定位、定卡片、定消毒時間。
三無:無責任性損壞、無藥品變質、無過期失效。
二及時:及進檢查維修、及時領取補充。
檢查合格項目數
急救藥品器材準備合格率=×100%
檢查總項目數
5.五種護理文書(病區值班報告、體溫單、醫囑記錄單、特護記錄單、醫囑單)書寫質量
標準:①字跡端正、清晰,無錯別字。②護理記錄正確、及時、病情描述確切簡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運用醫學術語。③體溫計繪制點圓線直,不間斷,不漏項;④醫囑抄寫正確,拉丁文書寫合乎規范,執行時間準確,并簽全名。
抽查五種護理文書合格總項目數
計算公式:五種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100%
抽查五種護理文書總項目數
6.病區管理質量
標準:①病區管理做到組織分工嚴密,各級人員職責明確,有工作程序,質量標準、檢控方法,有健全的休養員管理制度。②護理質量管理做到四有:有落實護理質控標準的措施;有檢測方法;有分析講評制度;有健全的月報統計制度。③專業訓練、科研管理:有護理教學、科研、業務訓練計劃,有落實措施和考核制度。④環境管理:清潔、整齊、安靜、有序、舒適、安全。⑤物資設備管理:包括藥品、器材、被服、營具、辦公用品等。做到:物資分類,建立帳目,定期清點,物、帳相符,有使用消耗登記;物品管理做到不積壓、不丟失、不變質。毒麻限劇藥品每班交接,符合規定數,加鎖保管。
檢查合格項目數
計算公式:病區管理合格率=×100%
檢查總項目數
7.護理差錯
(1)差錯與事故的評定標準凡在護理工作中因責任心不強,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或技術水平低而發生差錯,雖對病人治療產生影響,但未造成嚴重不良后果者為差錯;凡影響治療效果并給病人帶來痛苦,以及延長住院時間者,定為嚴重差錯;凡給病人造成殘廢或死亡等嚴重后果者,定為事故。
(2)年度差錯發生率 嚴重差錯每百張床位≤0.5次,一般差錯由各單位制度自控標準。
護理差錯發生件數
計算公式:一般護理差錯發生率=×100%
病人占用床位總天數
上述指標,對級別不同的醫院又有不同的指標值要求,如基礎護理質量標準值一級醫院為85%;二級醫院為90%;三級醫院為95%。五種護理文書書寫質量的標準值:一級醫院85%;二級醫院90%;三級醫院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