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技巧之交友篇
(8)離開時先起來,把凳子放回原處,說"再見"。切不可一完了就自顧自奔跑出辦公室。
六、 到老師宿舍(家)須注意哪些禮儀?
(1) 不可在休息時間(如午睡)前往。若應老師邀請,應守時。
(2) 儀容整潔,要尊重老師家庭的生活習慣。
(3) 作客時間不宜太長,不要影響老師和家屬休息。
(4) 不要來回走動,左顧右盼,不宜對屋內的裝飾擺設評頭品足。
(5) 談話時,對老師的家事、隱私等問題,不可刨根問底。
七、 升旗儀式應注意哪些禮儀?
(1) 國旗要干凈,完整無損。
(2) 升旗手衣著整潔、樸素,動作規范。
(3) 參加者要依時到位。升旗時,參加者應面向國旗肅立,行注目禮。
(4) 升旗時,還在走動的同學應原地肅立,面向國旗,行注目禮。
(5) 不可有談話、說笑等不嚴肅的舉止。
八、 開會時應注意哪些禮儀?
(1)準時到達會場,并按指定位置安靜就座。若遲到的應快速安靜地在后面就座,以免影響會場。
(2)坐姿端正,切不可東歪西倒,或有不文雅的坐相。
(3)專心聽講,做好記錄。切不可搞小動作,竊竊私語,或吃東西。
(4)不可擅自提早離場。若需要中途離開的,應在不影響會議的前提下向有關負責人說明。
(6) 發言人發言完畢,應報以熱烈掌聲致謝。
(7) 散會后應有秩序離場,切不可一哄而散。
九、 怎樣做文明觀眾?
在體育館、影劇院、活動現場等公共場所要自覺遵紀守法,講究文明禮貌,待人熱情友好,尊重演員、運動員、裁判員、服務人員的勞動。
(1) 盡量提前或準時入場,在入口處,主動出示票證請工作人員檢驗。
(2) 進場后對號入座。
(3) 服飾整潔、衛生。得體,夏天不得穿背心、拖鞋。
(4) 進出場時,不要擁擠,遇到老弱病殘者應主動禮讓。
(5)觀看演出或比賽時,不抽煙,不吃帶響聲的食品;不大聲喧嘩,切忌起哄、吹口哨、怪聲尖叫、喝倒彩、扔東西。
(6)對演員的精彩表演應鼓掌致謝,觀看體育比賽時要為雙方鼓掌加油;不嘲諷、辱罵裁判員、運動員、演員,不做有損國格、人格之事。
(8) 要待演出或比賽完畢再離場。
十、路上遇到你不熟悉的老師時怎么辦?
作為學生,應尊敬老師。若路上遇到你不熟悉的老師,也要有禮貌。
應主動向老師點頭、微笑、打招呼。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不可視而不見,或低頭不語,甚至扭頭走開。
十一、當老師叫你做某件事情時,怎么辦?
有禮貌的學生,會主動做好老師交給的工作。當老師叫你做某件事情時,若不會做的,可坦誠謙和地向老師表明,并請教。若會做的,不應拒絕老師。若是難于做好的,不必擔心因做不好而被老師同學瞧不起,應主動向老師同學請教,努力去做好。
十二、怎樣說"謝謝"?
"謝謝"兩字,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得體地運用,它會變得很有魅力。
(1)"謝謝"必須是真心誠意的。確實有感謝對方愿望時再去說它,并賦予它感情和生命。不要使人聽起來很死板,成為應付人的一種"客套話"。
(2)直接了當地道謝,不要含含糊糊地嘟噥,不要令別人知道你向他道謝而不好意思。
(3)指名道姓。通過叫被謝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謝專一化。如果幾個人你都要感謝,不要僅僅說"謝謝大家",而要一一分別道謝。
(4)注視著被謝者,面帶笑容。
(5) 感謝別人并不是一個人生來就有的素質,要養成找機會去感謝別人的習
慣。
十三、怎樣向別人道歉?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誠摯的道歉不僅能和解被損壞的關系,而且還可增進情誼。
切莫把道歉當作恥辱而不敢開口,一直悶在心里。應及時主動,不宜拖延太久。道歉時應會說“對不起”,表明悔意。如果你覺得難用語言來表達你的歉意,那么,可以傳遞一個表示和解的信號,例如一張小字條或一件小禮物。
十四、怎樣握手才是正確的?
握手是見面、告辭時的基本禮節,也是用以表示友好、祝賀、感謝、鼓勵和道歉的方式。正確的握手應該熱情、大方、穩重。握手一般用右手,握手時眼睛要注視對方,面露笑容,手稍稍用力,不輕不重,上下微搖,切忌東張西望,時間也不宜太久。
握手的順序是,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先問候,等對方伸出手后再握。
人多時不要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手完畢后再握。除由于疾病等原因不能站立外,不要坐著與別人握手。握手時要脫去手套。
十五、校園常用的文明用語有哪些?
"老師,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請愛護公物"、"請節約
用水"、"請注意衛生"、"請勿浪費"、"勞駕"、"我可以……嗎?"、"需要我幫忙嗎?"、"您的……可以借給我嗎?"、"我可以進來嗎?"、"這個問
題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嗎?"。
十六、不好的交談方式有哪些?
(1) 打斷他人的談話或搶別人的話頭。
(2) 忽略了使用解釋與概括的方法,使對方一時難以領會你的意圖。
(3) 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使別人再次重復談過的話題。
(4)象傾瀉炮彈般地連續發問,讓人家覺得你過份熱心和要求太高,以至難以應付。
(5)對待他人的提問,漫不經心,言談空洞,使人感到你不愿為對方的困難提供幫助。
(6)隨便解釋某種現象,輕率地下斷語,借以表明自己是內行。
(7)避實就虛,含而不露,讓人迷惑不解。
(8)不適當地強調某些與主題風馬牛不相及的細枝末節,使人厭倦。對旁人過多的人身攻擊,也會使旁聽者感到窘迫。
(9)當別人對某話題興趣不減之時,你卻感到不耐煩,而將話題轉移到其他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