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都去哪了?
越來越多的護士選擇辭職,為什么?
在全國如火如荼的推廣“優質護理服務” 時,大量優秀的護理人員卻離開了這個崗位!白o士去哪兒了?”這是病房里經常被問及的一句話,這句話背后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護理人員的生存環境并不樂觀。
1.現狀
人力資源不足:國務院出臺《護士條例》,醫療衛生機構病床與護士的配備比例(即“床護比”)不得低于1比0.4,表示每10個床位至少配備4位護士。然而在中班和夜班時段,僅僅1-2位護士管理一整個病房的患者。其中有很多護士請病假、產假,處于在編不在崗的狀態。中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病房加床又是家常便飯。由此可見,臨床一線的護士嚴重短缺。
工作強度大:護士為患者實施專業的全方位護理服務,過去那種“一人住院,全家陪護”的現象將會改變,患者住院期間遇到的各種生活困難都由護士來負責。即護士除了搶救、打針、送藥等專業治療;還要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喂飯、洗頭、擦身、剪指甲等基礎護理;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康復指導等宣教。另外,護理范疇的延伸占據了護士大量的時間,比如為病人查詢賬單、解釋原因,預約檢查、登記,打印報告、黏貼、陪送患者檢查……無形中也增加了護理工作的繁重。
待遇低:離職因素的調查研究中,工資待遇是主要因素。2012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對管轄下的公立醫院所有護士的薪水統一分配。香港護士的入職工資:注冊護士月薪:HK26040~HK41898外加津貼。而國內,據網絡的統計,例如北京護理人員的平均工資3618元/月,上海3463元/月,深圳3483元/月。
護理結構不合理: 護理技術與觀念不斷進步,可是高學歷護士與低學歷護士一樣,在臨床上機械地重復日常護理工作,然后慢慢地“媳婦熬成婆”。當碩士畢業的護理系學生們進入醫院工作時,中專畢業的護士已然是工齡7年的老資歷了!一般護士晉升至護師后,再進一步晉升的職業發展壓力比較大,空間則比較小。
2.結果與對策
護理人員身心疲憊、職業倦怠、感覺前途渺茫;人才流失嚴重、高學歷護士轉行或出國改善環境;同時浪費了國家的教學資源,整體護理隊伍不穩定,阻礙護理學發展與進步。
對于孕產假護士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崗位,例如門診、靜脈中心等等相對輕松的崗位,以緩解護士在編不在崗的問題。同時,增加后勤人員配備,讓護士只做護理的事。
幫助護士規劃好職業生涯,合理地分層次使用護士,發揮護士的專業技能和特長,增加工作責任感、成就感,營造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寬松氛圍。
中國在推動護理發展的過程中還需不斷地完善。解決中國護理問題的當務之急是轉變對護理隊伍建設的模式、穩定和發展護理隊伍的培養、重新核算護理編制、提高護士待遇、加強護理人員職業生涯規劃及參照發達國家對護士的分層使用,并發展?谱o理的建設,逐步使中國護理隊伍與全球同步,提高護理人員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