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遇到“投訴”怎么辦?
來源:南丁格爾學習網 作者:www.qhzkw.net
說起患者投訴,多數人會認為一定是醫務工作者的服務出了問題。其實投訴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投訴可以幫助我們改進工作,恰當地處理投訴可以讓投訴者與被投訴者之間增加相互理解。
上個月的一天,一位年輕女士投訴注射室的黃護士。說黃護士給她兒子拔針時方法有問題,膠膏粘住了孩子的頭發,還說黃護士動作粗暴,態度也很不好,讓她的兒子受疼,連句道歉的話都沒有,這樣的人不應該做護士。要求我們立即處理此事,并要求黃護士當面向她賠禮道歉。對她的投訴筆者認真聆聽,一一記錄,安撫她激動的情緒,向她承諾一定處理好此事,并留下她的電話號碼,以便將處理意見轉告她。
她走后,筆者連忙對此事進行調查。同時與黃護士進行溝通,了解事件的細節。交談過程中,黃護士表示在整個事件中,她也感到很委屈。經過一番詳談,筆者了解到的情況是:小黃給王女士的兒子拔針動作有點兒快,膠布上帶了一點頭發,患兒表情有些痛苦,但并沒有哭泣。其母親認為兒子的痛苦是護士沒有愛心,動作粗暴所致,就跑過去要看小黃的胸牌。小黃是剛剛工作的新護士,面對突發狀況不知所措,連忙按住自己的胸牌,并對王女士的大聲訓斥頂撞了兩句。這一反應使得王女士懷恨在心,跑來投訴黃護士。
面對深感委屈的護士,筆者耐心聽完她的哭訴,并對其進行安撫,表示會公正處理此事。
仔細分析事由之后,筆者微笑著對小黃說:“王女士夸大事實,她發現兒子頭發撕下來后很不冷靜,尤其說要讓你停崗的話,還很粗暴地去抓你的胸牌,情況是這樣嗎?”她說是的。這時,我又輕輕地反問小黃,那我們從中應該吸取哪些教訓?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做法呢?
第一,拔針時是不是可以再輕些,如果粘上了頭發,不能硬拉,要用小剪刀輕輕剪一下,慢慢的動作會讓家長感到護士很小心,很愛護她的孩子。
第二,當她要看胸牌時,就伸過去讓她看。
第三,當家長說了過分的話時,不要針鋒相對,要冷靜。對于這3點,小黃點頭表示同意,她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改進。
通過這一案例,有哪些值得管理者反思呢?小黃是剛畢業的見習護士,拔針的方法與技巧還有所欠缺,這也表明醫院還需針對新護士進行拔針培訓。同時在工作出現問題之后,小黃護士又不會正確應對,其實就是欠缺與病人的溝通技巧。再者,小黃護士還年輕,不知道母親對孩子的愛護,如果有經驗的護士發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能理解當媽媽的心思,當即做出恰當的處理。
后來,筆者給王女士打去電話,向她講述了對此事的處理。表明護士所出現的問題是醫院培訓工作的疏忽,感謝她給我們提出了寶貴意見。同時解釋說,小黃是剛剛工作,缺少一定的經驗,希望她能理解和原諒。
交談到最后,王女士也沒有再提到讓黃護士道歉一事,而且最后還表示:“其實你們醫院很多護士都很友好,我之所以不去其他醫院打針,就是這個緣故。”此事得到了較為理想的結果。
從這一投訴案例中筆者體會到:病人及家屬需要得到理解,年輕護士也需要得到理解,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相互理解。護理行業的服務對象中有許多是兒童、是老人,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更應該提高服務水平與溝通技巧,擁有包容的心態與機智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