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護士的日記:我為什么不希望兒子當醫生
來源:揚子晚報網 作者:李燕
這是一篇本公號粉絲記錄在QQ空間上的日記合集,作者是一名手術室護士,在某地級市三級綜合醫院從業近20年。日記記錄了她工作中的所觀所感,有著從醫務工作者角度對醫患關系的思考。
(圖片為編者所加,文字略有刪節,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第一篇 醫患糾紛何時了?
2010-05-16
5月12日,熱心的患者家屬和“醫鬧”們同心協力用“條幅+花圈+挽聯+鞭炮+紙錢+死尸”在病房樓里熱熱鬧鬧地為我們慶祝了這個護士節。
已經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后一次,醫患糾紛愈演愈烈。以至于衍生出了一個新興的職業——醫鬧。他們有著敏銳的嗅覺、敏捷的速度、超強的裝備、詳細的計劃以及驚人的厚臉皮。每次發生了醫患糾紛,他們就勇猛地沖在第一線,在醫患之間本就熊熊的烈火上盡職盡責地澆油…
看著樓下濃煙滾滾、鞭炮陣陣,好端端的病房弄得比火葬場還熱鬧的模樣,一位年輕的主任無奈地說:“回頭我也辭職,到南方去當個醫鬧得了,比當醫生強多了!”同事疑惑:“為什么要去南方?本地多好,知己知彼。 贝鹪唬骸笆烊,不好意思的!北娙诵﹂_了:“你做不了醫鬧,臉皮不夠厚!”笑過之后,心里發酸,醫患糾紛,是一個太沉重的話題,壓在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肩上。
今年是2010年,我們執行的收費標準是2001年制定的本省醫療機構收費標準。將近十年了,物價漲了又漲,房價都以動車的速度竄到天上了,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其間領導們也打過報告寫過材料,最終,除了新添幾樣特殊材料可以另收費外,標準依舊。比如一個卵巢囊腫剝除的病人,手術費255元,其中包括1根60元的電刀線,1個30元的負極板,1包16元的無菌敷料包,5件3元錢的手術衣,1根8元錢的留置針,1板8元錢的4號線,1板8元錢的7號線,10塊1.32的紗布,2塊3塊錢的紗墊,1根50元錢的3-0的可吸收縫線。還有敷貼、眼科紗、碘伏、酒精等等……算算吧,我們4位醫生2名護士圍著一個病人忙前忙后2個鐘頭,究竟值多少錢?
偶然看到一個手術病人收費清單,才發現,我們的勞動,真的很廉價…住院診察1次,4元錢,靜脈輸液1次,10元錢,肌肉注射1次,3.5元…當然,這個價位包含材料費的,還有更多的勞動,是免費的…
第二篇 鬧
2010-07-21
終于結束了。
上次的糾紛是在五月份,僅僅兩個月,又一起,鬧了一個多星期,今天,終于收場了。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沒了,誰看了心里不難受?可不分清紅皂白,鬧得醫院里烏煙瘴氣,就可以化解失去親人的悲傷了么?
可憐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卻連走都走得不安寧。瘦弱的身體被擺放在門診大廳最醒目的位置,周圍紙灰飛舞煙霧繚繞,哀樂聲、鞭炮聲不絕于耳,周圍或坐或臥,面目兇悍者,有幾人是為了他的死而傷悲?又有幾人,會在乎他的感受?
既然學醫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可是,絕大多數醫生都是煙民,為什么?壓力大!以前年輕不懂事,經常掐陳老師的煙,說他強迫我們吸二手煙。一次,聽他說,五年大醫生十年小醫生,不明白,他解釋,最開始做醫生,膽子大,只要覺得對,什么都敢嘗試,從醫時間越久,膽子越小,做什么都得謹慎,不能犯一點錯不說,有一點點風險的事都不能去嘗試,難!從此,我再沒有掐過任何一個醫生手中的香煙。
醫生不是神仙,哪能個個都妙手回春?都畏手畏腳的,如何開展新技術?左一條規章右一項制度的,束縛了醫生的手腳,也磨滅了他們的斗志!每日疲于應對各種糾紛,法律意識上去了,醫療水平下來了…
第三篇 我們也需要“人性化”
2010-09-10
很喜歡前些年流行的一個詞——人性化。仔細查閱資料后,還專門以“人性化護理”為主題寫過一篇論文,F在,越來越多的人性化措施落實于對患者的醫療操作中,但是,對醫護人員的“人性化”呵護,卻實屬“鳳毛麟角”。
今天老師講課的內容是職業防護。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們工作中習以為常的很多危險,很多傷害,是可以避免的。
在我們的學習教材上,詳述了單人搬運患者法、雙人法、三人法、卻沒有告訴我們還有過床器、機械手之類協助搬運的省力工具,沒人注意,體重不足100斤的我們,面對的,常常是重達200斤、300斤的患者!在我們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帶教老師手地手教我們手術配合、無菌操作,卻沒有教我們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傷害!護理部每月組織講課、考試,不斷向我們灌輸新技術、新項目,督促我們熟練掌握各種護理操作,卻沒有及時告知我們職業防護的新進展,讓我們減少職業暴露,遠離危險!院感科每天監控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和原因,下達各種整改通知,卻忘記了,醫院感染的對象除了患者,還有我們醫護人員!醫院大堆大堆的規章制度,規范我們的各項操作、勞動紀律,卻沒有規定我們自我防護的只言片語。
對于臨床常用的戊二醛,有制度強調經過戊二醛浸泡滅菌的器械使用前必須用無菌水沖洗干凈以避免對患者的傷害,卻對醫護人員的保護只字未提!我和我的同事們,幾乎都被戊二醛燒傷過手指、濺傷過眼睛。我就不明白,為什么,明知醛類對人體的危害,卻不提醒我們這些操作者戴手套、護目鏡?“含碳過濾器的戍二醛操作臺”,這個東西,也是今天,第一次聽說為什么,不能規定使用戊二醛者必須搭配專用操作臺?
還有最常用的c形臂。前兩天老師說,現在規定,為了患者的安全,更好地觀察病情,照片子時不可以離開手術間。明明知道射線對人體的危害有多大,為什么,不能順便規定一下,凡有可能接觸射線的醫護人員必須穿著鉛衣,做好防護?
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天手上都帶著傷。不是被器械柜、凳子、推車、操作臺的邊角掛傷,就是被安瓿、瓶口、刀片割傷。我們都習慣了受了傷自己簡單處理傷口后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沒有人會提出上報院感科、護理部。大家都知道,報了也沒什么用,制度又沒有規定這些東西必須邊角光滑、無立刺,檢查也不會查這些東西是否會傷人,廠家也不會為了這一點點小事專門派人來打磨。到最后,還得落下一頓批評:工作怎么這么不小心?
曾經,見到一位同事,搶救新生兒時,毫不猶豫地扯過一片小紗布覆在沾滿鮮血、胎脂的患兒嘴上就開始做人工呼吸。曾經,搶救病人時碰傷了腳,來不及擦去血跡檢查傷口就繼續投入搶救工作中,等病人病情穩定了才發現,鮮血已浸濕了腳上的鞋襪。不是不后怕,乙肝、丙肝、艾滋病…誰知道急診病人會帶著什么樣的病毒?可是,我們依然沒有絲毫猶豫。不是口號的作用,而是人性、是本能!本能地想要抓住,正在眼前一點點流逝的生命,不顧一切!
第四篇 兩難
2010-12-26
每一個醫務工作者都會面臨這樣的難題——生命面前,情與法,該如何抉擇?
記得當初看到報道時,我和同事們都爭論了很久,生死攸關,患者及家屬卻拒不簽字,我們究竟是應該遵紀守法,見死不救,還是應該違法亂紀,強行手術?同樣的情況,兩個醫院,兩種選擇,卻同樣面臨爭議……
第一例:
2007年11月21日下午4點左右,孕婦李麗云因難產被肖志軍送進北京朝陽醫院京西分院,肖志軍自稱是孕婦的丈夫。面對生命垂危的孕婦,肖志軍卻拒絕在醫院剖腹產手術上面簽字,醫生與護士束手無策,在搶救了3個小時后,孕婦因搶救無效死亡。
第二例:
2010年12月3日清晨6時,孕婦呂女士日前在廣州華僑醫院臨產時出現胎盤早剝,因危及母子生命,必須剖宮產。然而她堅決拒絕簽字。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該醫院醫務部副主任代表醫院簽字進行手術,強行為其進行剖宮產。最終新生兒不幸死亡,產婦因心臟衰竭接受搶救。
前者醫務人員雖然“沒有違反法律法規,但是要受到道德倫理的譴責”;后者則很明顯違反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違背患者的意愿,不管出任何問題,醫務人員難辭其咎。
不要以為這樣的案例只是個案,至少,我就經歷過。
哪一年我忘記了,應該是在這兩例事情之前。
那天我夜班,八點多鐘接到了一個剖宮產的急診單,由于催得急,準備了東西后我就匆匆把病人接來了?墒,病人進了手術室很久,醫生卻遲遲沒進來,我和麻醉陳老師都很生氣——催得這樣急,把病人扔這兒,病歷都來不了,麻醉也打不成,這不是耽誤事兒嘛!
打電話催了幾遍,醫生終于急匆匆帶著病歷來了,說:“先打麻醉,我們還要繼續和家屬談話,手術同意書還沒簽字!”
這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
期間,病人一直煩躁不安,意識不是很清楚,在手術臺上亂動,安慰勸阻起不了任何作用。我不得已用約束帶把病人固定住,在固定腿的時候發現病人已經開始有血液和羊水流出。我讓陳老師幫忙看著,急忙去門口叫醫生。我們已經這樣著急了,病人的丈夫依然死活不簽字,說當不了家,得等丈母娘來?墒钦赡改锏脧目h里過來,天又黑,幾點能到誰都不清楚...醫生好說歹說,嘴皮都磨破,他就這一句話…
然而,病人宮口都開全了,也沒等來“能當家能簽字的人”。
支了腿架,借了產包,手術室臨時改成了產房,側切后小家伙總算平安來到了世上。
后來,陳老師常說:咱一不留神還做了個“無痛分娩”!
再后來,看到了種種因為拒簽字而引發的醫療糾紛報道。不是不后怕,萬一有什么閃失,誰負責?
是的,誰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誰都不能剝奪別人選擇的權利。
可是,這是生命啊,沒有重來的機會!
很多患者和家屬沒有相應的醫學知識,根本不了解緊急情況下的嚴重后果。我們是否應該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他們,最后可能眼睜睜看著一個生命走向滅亡?
法律規定未成年人必須有監護人替他們行使選擇的權利,因為很多事情他們不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醫學領域,患者和家屬也是很多事情都不懂,可是卻沒有懂行的“監護人”替他們選擇。
第五篇 不希望兒子從醫
2011-05-15
兒子說要當醫生,我很郁悶。
不愿意兒子當醫生,甚至不愿意兒子涉足任何和醫療系統沾邊的行業。
雖然這小子目前已經可以診斷自己的病情,并且會給自己開處方了:
“媽媽,我生病了,感冒了,得喝清熱解毒了!”
“媽媽,我發燒了,喝那個紅藥水(布洛芬混懸液)”
“媽媽,我咳嗽了,得喝那個口服液(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了”
“媽媽,我有痰了,得喝那個糖漿(川貝枇杷止咳糖漿)了”
“媽媽,我生病好幾天了,得加那個橘子味的(阿莫西林顆粒)藥了”
“媽媽,我受傷了,給我消消毒吧,不然會感染的,用碘伏!”
“媽媽,我手發炎了,你看,都紅了,腫了,還有膿,得抹紅霉素眼膏了。好吧,先把膿擠出來”
看起來,他對醫學還算有點兒悟性。
可我依舊不希望他從醫。
我不愿他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傷了身體,更不愿他貪圖享樂不學無術誤人性命;我不愿他潛心專研不問世事遭人排擠,更不愿他隨波逐流喝酒打牌不務正業;我不愿他大膽鉆研敢冒風險最后只能如履薄冰,更不愿他畏首畏尾碌碌無為一無所成;我不愿他剛正不阿遭人嘲笑一貧如洗,更不愿他心狠手辣昧心賺錢遭人唾棄…
如果,兒子注定要學這一行,我會送他四個字“醫者仁心”。我希望他能堅持理想、堅持信念、堅持原則。
除了以上幾篇日記,這位作者還跟我們發來這樣一段話:
前些年醫院里醫鬧成瘋,但凡有沒搶救過來而過世的患者,總有醫鬧上前出主意,索賠。大條幅門口攔著,棺材大廳里擺著,紙錢燒著,“孝子賢孫”們跪著……一鬧就是好多天。
如今,醫鬧少了,傷醫事件卻多了。
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
我們兒科主任前些年就被患者潑硫酸了。醫生護士也有好多挨過打的。家屬用鞋底抽我們一個護士的臉,最后也都不了了之了。
上個月看順豐老總處理順豐快遞員被打事件的時候,很是羨慕。若是醫務人員也能有這樣的上司,也不至于到如今的地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