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護士為啥這么累?請歇歇吧!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近年來,我國護士群體健康狀況頻亮“紅燈”,據中國護士執業狀況調查顯示,在7000多名被調查護士中,九成人表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八成人沒有雙休日的概念。超九成人感覺每天下班后狀態不佳,近五成人感覺“非常累”.另一項調查顯示,護士通過自我評估,處于亞健康狀態的為54%,處于疾病狀態的為9%.作為公眾健康的“守門人”,護士自身的健康卻瀕臨“失守”,值得引起高度警惕。
中國護士為啥這么累?
主要原因是,病人呈井噴式增長, 而護理人員卻嚴重不足。2013年,我國總診療人次超過73億,平均每個居民就診5.4次。然而,我國每千人口護士數為2.05人。我國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在缺乏有效分級診療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醫院。結果,大醫院醫護人員不得不超負荷運轉,工作時間不敢喝水、不敢上廁所,幾乎人人練就了“耐旱功”和“憋尿功”.雖然如此,還要面對病人的各種抱怨,忍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然而,即便如此,各大醫院仍在拼命擴張,醫院越建越大,床位越來越多,護士也越來越累。
事實上,這是以犧牲醫護人員的健康為代價的。由于勞務技術價值嚴重偏低,護士天天拼體力,卻得不到相應的勞動報酬。在高強度、高壓力、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下,護士就像不停旋轉的陀螺,直到倒下為止。
護士的壓力除了來自臨床,還有職稱晉升。
在目前的體制下,護士要想獲得晉升職稱,不僅臨床護理技術要好,還必須參加各種各樣的職稱考試:護士資格證考試、護師資格證考試、主管護師資格證考試……很多護士白天圍著病人轉,晚上圍著考試轉,連睡覺都成了奢侈。反觀國外,護士一旦獲得執業資格,就不再有等級之分,也沒有評職稱一說。護士行不行,主要看臨床,看患者的認可度。而我國卻把每一名護士同時當做考試機器來運轉。
其實,醫護人員和飛行員一樣,都是高風險、高技術、高責任的職業。如果飛行員身體不適,是不能飛行的。同理,如果醫護帶病工作,極易導致醫療差錯,甚至危及生命,這也是對病人的不負責任。德國法律規定,醫院如果看到醫護帶病工作而不采取保護措施,將被罰款2.5萬歐元以上;情節嚴重者,醫院負責人要被判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我國一直提倡“小車不倒只管推”,加班加點、帶病上班、疲勞作戰被視為“美德”,媒體追捧,患者點贊,這顯然忽略了對醫護人員健康和生命的尊重。
護士是國家的財富。一名又一名醫護累倒了,既是個人的不幸,更是國家的損失。因此,全社會都應理解護士、尊重護士、關心護士。如果護士“過度勞累”,又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可能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護士工作,未來好護士會更加稀缺。倘若如此,我們的健康又該托付給誰呢?
護士,請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