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質控之路
在寫之前,我得首先感謝醫院,因為醫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評審”與“三甲評審”促進了我的成長,從一個什么叫質量控制都不懂的護士開始,到現在全院醫技科室近20個部門的質量質控管理,雖說不是專家,但起碼也是一個質的飛躍,從熟悉護理,到如何控制各醫技科室的質量,心里都有一本清楚明白的帳,有如自家的臺帳本。
對于護理來說,做了20年,各重點科室基本都到過(除內科片外),頭3年基本上是輪科,接下來,3年的兒科、6年的普外科、4年的ICU、3年的神經外科,讓我成熟,懂得對病人來說護理的重要,對護士而言工作的辛苦,但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8年前我喜歡上了護理工作,不做護士長,做普通護士我也高興,因為在護理行業找到我的位置,有了自己的業績,也有了做為護士的成就感——那就是科研。
8年前,無意中踏上了護理科研之路(當然得感謝我的師傅,當時我師傅是醫務科的科長),在這條路上,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如何去尊重病人,與病人溝通,懂得像醫生一樣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雖然一直做得不是很好),在各式各樣的病人身上學習了很多知識,與此同時,我的病人都很喜歡我,就連同一些叼蠻家屬對我都很好,舉個例子吧:有一次遇見一腦出血后左側肢體偏癱的老太太,住在我們神經外科,因老人家還有腦梗塞癥狀,經常住院的病人,為該病人靜脈輸液時很難找到血管打針,平均每天都要打上好幾針,家屬心痛,對護士的技術不滿意,還經常鬧點小矛盾,接連幾天都是這樣,我發現后,每天主動為病人打針,而且開動腦筋,想到了用血壓計代替止血帶,為病人打針,這一方法果然很好用,而且家屬也滿意了,老太太的女兒握著我的手說“你才是真正為病人著想,想著辦法為我媽媽減輕痛苦的人,謝謝你”。同時我也收獲了知識,經過多例的臨床應用血壓計行靜脈穿刺后,一篇“應用血壓計充氣壓力行靜脈穿刺的效果分析”的文章就這樣產生了。當然還有其它科研、論文等。
此后一發而不可收,天天喜歡上了在病房,在病人的身邊,因為與他們接觸,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有我想要去發掘而未發掘出來的東西,正在我喜歡護理的時候,護士分層級管理出來了,做為深資護士來說得帶好頭,領著大伙干,單純的一個分層級管理又將我的迷倒,正當我在分層級管理途中挖掘知識的時候,領導一聲令下到了質控科,成了一名督導,此時的我,一片迷茫,什么是質控,我不了解,一切都得從新學起。從此,我就成為一名符其實的督導,走上了我的質控之路.
當一切還來不及細想,創優質護理服務的號角就已經吹響了,也沒有時間讓我細細研究,只得抱著標準認真研讀,此時的我,除了管理醫技部門的質控外,成了督查創優病房的主力,帶著內科片、外科片兩個年青的質控員天天下臨床,指導護士工作,指導護士長們做資料,幾個月下來,卻發現自己成了一名寫報告的能手,呵呵,說笑的。10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通過全院的努力,我們醫院被評為省級創優質護理示范醫院,這可是我省唯一的一家鎮級醫院被評,很不簡單哦。
創優的同時,三甲評審又開始了,我所管的醫技科室按標準,有部份科室,如營養科、介入科、輸血科都沒有,更不用說電生理、肺功能、等都沒有開設,從此我又開始忙碌,如:介入科從影像科分離出來,實際只有一個醫生是學過介入的,但管理上幾乎是零,如何分區,需不需要分區都不明白,自它獨立出來后,我的督查報告又開始幾頁幾頁紙寫它的缺陷,建議它如何改進,文件資料指導幾乎是從零開始做起;更有些科室文件資料幾乎是零,各個科都是親自過問,有七八個醫技科室做得比較好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有參與,雖然很累,但給自己的定義是“沒查到問題就是我的事,查到問題不改就是科室的事”,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子做的,現在又正在模擬三甲評審檢查,此時的我就是專家(雖然是假專家),那就得專業一點,同時各醫技科室領導也一致認同,心里有那么一點驕傲,月底就要評審了,希望我們醫院評審通過,也不枉我做了一回假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