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日志:不能關的手機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朱琳
5月29日星期六清晨6時20分,正在睡夢中的我突然被一陣急迫的手機鈴聲鬧醒。還沒完全清醒的我拿起手機接聽,感覺到可能是科室來電。果然不出所料,在手術室值班的護士唐桂香急速地告訴我:有4名被砍傷的病人被送到手術室,即將進行幾臺急癥手術,病人情況危重,已經出現出血休克癥狀,急需在家休息的手術室的醫護人員立即回醫院參加搶救。我放下電話,馬上起床,趕忙梳洗,隨便喝了瓶牛奶,匆忙趕回醫院。
這是5月29日5時左右發生在翠玉區同濟醫院附近的一起持刀砍人事件。當時,五名青年(四男一女)被一群歹徒持刀追斬,造成四人受傷,其中3名男子受傷危殆,全身多處刀傷超過十處,并且流血不止。出事后,4名傷者被人送到市人民醫院救治。急癥科接到傷者后立即進行緊急的輸血輸液對癥處理,并開放綠色通道,危重休克患者由急癥科直接送進重癥監護室(ICU)進行搶救,情況基本穩定后再送手術室進行急癥手術止血。相關的醫護人員接到通知后,馬上回到醫院協助搶救。我就是其中之一。
進入手術室,我聞到一股濃濃的血腥味。室間門口,擺著兩張布滿鮮血的ICU專用床,走進手術間,看見麻醉醫生正準備麻醉,我連忙戴上手套,除下一名病人身上布滿鮮血的衣服,換上干凈的被單蓋住病人身體,不一會兒,被單又被鮮血濕透。
病人多處刀傷,出血和疼痛均會導致休克的發生。因此,這種情形都是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進行手術,一方面容易控制麻醉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比較安全。我配合麻醉醫生對一名病人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這個病人身上有十多處的傷口,每個傷口表面都在滲血,頭部的傷口創面較大,鮮血沿著濕透的頭發不斷往下滴。醫生將病人的頭發剃掉后,我們看到他全層的頭皮被刀砍出一條長達15cm的傷口,醫生立即仔細清洗傷口,把全層的頭皮縫合并包扎。隨后再將每個傷口進行徹底的清創,以便減少傷口感染的機會。由于病人出血較多,血壓出現降低的跡象,麻醉醫生立即為其進行深靜脈穿刺,緊急輸入大量的液體以維持病人的體液平衡狀態。我立即與血庫聯系,準備大量的同型血以應付急用。
手術中,其中一名男子受傷危殆,頭部、四肢、頸肩部等多處刀傷致使其出現失血性休克狀態。刀傷砍斷了左股四頭肌腱、右腕部多條肌腱和神經,手術醫生細心地為其進行相關的吻合術。此次手術持續了9個多小時,術后病人轉送到重癥監護室(ICU)嚴密觀察。另外兩名男子受傷較重,全身有十多處刀傷,分別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清創縫合術以及輸血輸液等對癥治療。而女子的受傷較為輕微,進行了清創縫合術。手術持續到下午4時左右才順利結束,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目前,四人已經脫離生命危險,病情穩定。
由于此次搶救的任務很重,相關科室值班人員緊急啟動后備力量,進行全力搶救。外二區(創傷骨科)和外四區(顯微外科)的多名醫生和護士應召回院,共同投進搶救工作,多名麻醉醫生和手術室的護士也聞訊趕回,共同參與搶救傷員。整個搶救過程,忙而不亂,急而不慌,迅速而有序。
作為云浮市的急救中心(120),我們醫院承擔著保護廣大市民身體健康的重擔;肩負著搶救生命的重任;實現救死扶傷的使命。急癥科成立的急救小組,24小時必須保持警覺狀態,以應付任何突發的事件或意外;相關的手術外科也成立了急救小組,以協助參與急救工作;手術室24小時值班制,隨時應付急癥手術和突發事件的需要,成立手術后備小組,安排二、三線人員隨時候命,以應付突發事件的需要,當遇到特大事件或意外時,必須調動所有人員參與搶救工作。
在手術室工作時間久了,我便慢慢習慣了這種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環境。當每次手機響起,我都會本能地反應可能又是醫院緊急搶救的召喚。作為手術室的一名普通護士,我認為我們一定要具備承受這種壓力的能力。因為,面對著等待我們挽救的生命,任何時候都不允許退縮!因此,我的手機必須一直開著,不能關掉,隨時等待著召喚我回去參與緊急搶救的“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