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話題討論一經發出,便受到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關注,不只是護理工作者,很多其他崗位的醫務工作者也參與到討論中,紛紛來稿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對于“科研與晉升是否應該掛鉤”這一話題,大部分讀者認為——
科研及論文可作為晉升加分條件
何桂蘭
我是一名基層醫院的護士。醫院大量的加床帶來超負荷的工作量,大家每天疲于眼前的工作,下了班就覺得累,有時還在回憶上班有沒有沒完成的工作。不知不覺中我工作也滿20年了,今年也到了晉升副高的年齡。因為本人不擅長于科研和論文寫作,雖然在護理報紙上發表了不少工作心得和護理看法,但是寫論文卻是弱項,所以從心底里是有些發憷的。
我其實也聽說過寫論文可以到處摘抄,適當加一點自己的文字就可以,但是感覺那些虛假的東西實在沒多大意義,很是不以為然。但是擺在眼前的條件是,不寫論文,不搞科研,晉升是沒有指望的,因為這是硬性規定。如今,晉升對于我們基層醫院的護士就像雞肋,不搞心有不甘,搞吧覺得太難,考試、論文、科研、名額,缺一不可,考試都還好說,但是后面的三項這可真是太難了。
因此,科研、論文與晉升可以掛鉤,但不應作為主要依據,對于臨床護士更重要的是考核年資和工作經驗,科研可以作為加分項目,不應是必須項目。只有這樣,大家才能將精力和重點放到對患者的護理質量及能力上。
如今大量的醫學期刊,都是為了晉升發表論文而設,筆者曾為了晉升發表過一家雙刊號期刊,一本書中所刊文章就達500多篇,其含金量又有多少呢?搞科研,興趣也很重要,有科研意識的人不附加硬性條件也會去搞,沒有興趣的人因為附加條件而不得不弄虛作假,花大量的時間在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上,只是為了晉升需要。綜合以上看法,筆者認為科研與論文可以作為晉升加分條件,而不是作為必要條件。(作者單位:湖北省鄖西縣醫院)
強行掛鉤可能助長學術浮夸
陶寶東
護士晉升,除了學歷、資歷、業務考試外,還要論文等所謂的科研成果作為必備條件,我認為這是對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不尊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醫學界的科研學術浮夸。
目前國內的科研造假之風觸目驚心,危害不容低估。為什么有些人需要和敢于造假,置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于不顧呢?一方面,科研立項不但可以得到不菲的科研經費,更主要的是可以撈到更多的名利,如晉升職稱與職務。另一方面,醫學方面的科研太難出成果了,有時一輩子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出來,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出結論,甚至是失敗的科學結論。
另外,目前的科研立項體制也存在著很多弊端,因為立項要具有國際或國內先進性的新技術或新理論,有的醫務工作者只好上網收集一些文章,寫出一些模棱兩可的結論。這種立項與其說為了提高水平造福患者,倒不如說是為了少數部門和少數人謀利。而科研成果的評審更是走形式,完全沒有嚴謹的科學評審。同時,護士科研條件比醫生差,科研的功底也比醫生薄弱,怎么出所謂的科研成果呢?
事實證明,醫學界大批量的科研立項不僅浪費國家的大量錢財,也浪費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大量精力,反而助長了醫學界的學術浮夸之風。護士的本職工作是護理救人,其水平的高低與所謂科研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個護士可能護理經驗很豐富,可以解決護理上的很多問題,為患者解除實實在在的疾苦,但由于種種原因可能連科研立項的門都摸不到。因此,護士晉升強行要求科研成果,是在助長學術腐敗,也漠視了廣大患者更為迫切需要的醫療需求。與其把護理人員的精力轉移到所謂的科研上,倒不如把她們的精力放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本職工作上!。ㄗ髡邌挝唬赫憬∨桶部h衛生局)
未發表論文不一定不是好護士
谷祖濤
在對護士的職稱職務晉升評聘中,應對其本人進行全面考核。護士工作看似容易,其實并不簡單。一個好的護士應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臨床經驗、較強的動手能力、有效的管理方法、良好的醫德醫風,還需要愛崗敬業的精神和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她們的工作是為了滿足醫院臨床工作的需要,她們價值的體現也很明顯。
護士能發表論文和取得科研成果,說明其具有總結臨床經驗的能力和某種智慧。但是對護士的考核應重在本職工作能力上,不應要求護士必須發表論文和取得科研成果,更不能因為護士沒有發表過論文而不得晉升、搞一票否決。這樣做,是違背了護士職業價值的需求。沒有發表過論文的護士不一定不優秀,反之,發表過論文的護士也不一定能受到患者和醫生的好評。博士生也會做不好闌尾手術,高職稱的護士也有不足之處,人無完人,不可求全。
一個優秀的護士如果有論文發表和取得某項科研成果,在晉升中也應看做業績。如果兩名護士各方面表現相當,一方有論文和科研成果者應當優先晉升。如果采用百分量化考核法,筆者建議有論文和科研成果可加10分。護士晉升條件的要求也與其工作醫院的級別有因果關系,筆者建議,對在二級以下醫院工作的護士更要降低其發表論文和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作者為山東省威海市海大醫院院長)
不要因為科研一票否決晉升資格
蘇慶軍
科研應該是晉升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將前者與后者硬性掛鉤,甚至是一票否決就不合適了。
科研與晉升適當地掛鉤有其積極的一面:第一,可以促進醫護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第二,能讓更多的臨床資料和實驗數據及時轉化為更富指導意義、更具臨床價值的護理經驗;第三,專業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還能增進同行間的交流和學習,促進學科的健康、持續發展。這些積極的因素不僅推動了醫學的發展和進步,也為我們發現和戰勝更多的疾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最終的受益者是廣大患者,這與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一脈相承。
但另一方面,盲目地把科研作為晉升的硬性指標,是在不經意之間把科研推到了相反的一面。為了在任期內作出成果,很多醫護人員變得浮躁而難以全身心投入到試驗中去,為了不耽誤晉升,很多人也變得急功近利起來。這樣為了文章而科研,為晉升而科研,不僅偏離了科研的客觀和實際,也失去了科研本身的意義,讓科研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大量學術不端事件的發生,最后不僅毀了真正能做科研的人,也讓科研成了晉升的替罪羊。
在此,我們呼吁有關部門,請結合實際不斷修正和完善晉升考核的量化標準和制度,讓晉升更趨于合理,也讓科研回歸到科學探究的本質中來。(作者單位:解放軍第322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