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的護士才是好護士
很多人看不起護士,認為許多護士找不到工作,想招護士容易的很,幾百塊錢滿地抓。他們眼中的護士或許就是那種只會打針發藥的人吧?如果認為只要會打針就是護士,那就大錯特錯了。其鼠目寸光也,如果滿醫院都是那樣的護士,不知會出現多少差錯事故,不知會增加多少病人的痛苦,甚至枉失多少條生命呢,醫院的整體水平會大打折扣的。那么什么是好護士呢?
首先,要有一顆善良的愛心。只有心懷慈悲仁愛之心,才能真正理解和體諒病人的痛苦,才能真的在病人有困難的時候及時伸出自己援助之手,才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站在病人的立場上想想病人最需要什么樣的幫助。才能不怕臟累苦。多少次松看見嚴重便秘的病人使出吃奶的力氣都排不出大便而灌腸無效時,松毫不猶豫的伸手幫他掏出糞便,松并沒有感覺有什么臟的。每次為病人灌腸或拔出尿管后,松都守著病人看著他們排出大小便后才心里踏實,從來沒有感覺到那些糞便惡心,反而在為病人解除痛苦后,松心中欣喜不已。曾經松讓一個學生給病人塞了一枚消炎痛栓,她回來后嘔吐不止,松很生氣:“如果塞肛就讓你惡心嘔吐,那么你不適合做護士,如果讓你給病人摳出糞便,你會做嗎?”并不是松的要求過分,也并非護士的工作下賤,當面對連排便這些起碼的生理需求都不能滿足的痛苦病人時,好護士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其次,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護士是獨立思考的行醫者,不是醫囑的盲從者。一直以來,護士的工作就是執行醫囑,護士在工作中沒有主動權,甚至護理級別都是要醫生的醫囑決定,護士所做的每一項治療工作都要有醫囑作為合法的依據,否則護士就是違規操作。這種制度制約了護士能力的發揮,越來越多的護士只是應付醫囑,盲從于醫囑工作,沒有了獨立的思考。在工作時只是為了完成這項任務,而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病人,他們的病情隨時在變化著,既往的醫囑也有不適合的時候。忘記了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給予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也有錯誤和疏忽的時候,完全執行醫囑也有錯誤的時候,比如當護士發現醫生給血糖高的病人輸注葡萄糖而忘記加胰島素的時候,護士一定要提醒醫生這個醫囑有問題,當糖尿病病人血糖已經很低,即使有注射胰島素的醫囑也不能機械的執行,否則病人可能失去生命,而護士執行了錯誤的醫囑也要承擔責任。所以好護士也是獨立思考的行醫者,在工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查閱資料、提出自己的建議、指出醫生的錯誤,千萬不要認為醫囑都是完全正確的,不要做醫囑的盲從者,只有那樣才能保護病人的安全,也保護了自己的安全。能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護士必須有足夠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建議,讓醫生信任、佩服并聽從。不然自己什么都不懂,誰又能相信你,誰又敢相信你呢?
在工作中要細心、耐心,要手勤、腿勤、眼勤、嘴勤、腦勤。經常去看看病人,與病人聊聊,了解病人在身體上的不適、心理上的煩憂、家庭中的困難,對病人的態度一定要和藹可親,對病人的疑問一定要耐心解釋,這樣才能增加護患之間的感情,病人有需要時要及時趕到,如果不能馬上過去時,要當即告訴他自己正在忙著請稍等一會兒,要細心觀察病人病情的變化,必要時用手摸摸病人感覺有病痛的部位,動腦子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癥狀,是否病情出現了變化。在病人無助時,護士幫他倒杯水,攙扶他坐起或者躺下,摸摸他滾燙的額頭,柔聲給予安撫,這些舉止都會讓病人感動,會立刻讓病人對護士產生親切感、產生依賴感,會把護士當做自己在住院期間的依靠,會把自己的心里話說給護士聽,護士也從中能發現很多醫患糾紛的苗頭,及時給予補救,甚至可以通過自己與病人間良好的護患關系來化解病人對其他方面的不滿。曾經有多少回,病人對松說:“其實我們有不滿意的地方,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們就不計較了。”松也很多次感動于病人的信任和理解。
要終身謹記“慎獨”精神。護理工作是嚴謹的,一絲不茍的。護士的一點馬虎或者疏忽都可能釀成大錯,查對制度是老生常談,但是很多時候往往被忽視,其結果就是出現差錯,輕者自己嚇一跳,重者增加病人的痛苦,導致醫療糾紛。所以不論在哪個班次,哪個時間段,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項工作,這不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領導做的,是做給我們自己的,因為如果真的出現差錯,當事人要承擔責任,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悔恨終生。在節假日的時候,會有人上班時衣帽不整,松心里很不解,衣帽整潔是做護士的基本要求,不換工作褲,美嗎?不但不美,而且把醫院里的污物粘在自己的褲子上帶回家,難道不嫌臟?不戴護士帽,美嗎?不但不美,而且會讓病人產生這個護士工作態度不認真的的印象。試想:如果空姐披頭散發,如果交警披頭散發,如果軍人披頭散發,我們會對她們產生什么樣的印象?所以,著裝整潔是個人職業素養的體現,也是慎獨精神的體現。
要重視自己的第六感覺,說到這里,或許有人會笑,這第六感覺也和做好護士有關?確實如此,在護理工作中,各個班次和各個環節的工作是環環相扣的,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不能保證不出差錯,流水線式的工作,難以保證環環都正確,說不定哪個環節上已經出現了差錯,而責任護士是把各種治療措施落實到病人身上的最后一關,如果這最后一關把不住,就有可能把差錯落實在病人身上。所以,當在工作中對某件事情產生莫名的疑問,或者大腦中突然閃現出想問問的念頭時,一定要去問,一定要去查看病歷。這時往往會發現真的有差錯的隱患在。對于這點,松是感觸頗深的,也正因為松堅信這點,才杜絕了很多差錯的發生。不要嫌多事,我們的工作關乎病人的生命,多點事不過就是開口問問別人,不過就是麻煩點去看看病歷上的原始醫囑,并不麻煩,卻可以減少多少差錯事故啊。請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覺吧。
要做一個好的良師益友。護理工作是代代傳承的,每個護士的成長,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個人素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她所處的工作環境,如果她遇到一名好的帶教老師,從打基礎的時候就嚴格要求,言傳身教,那么她就會以自己的老師為榜樣去學去做,如果她工作的團體是積極進取,嚴謹認真的,那么她也會努力那樣做,以便融入那個集體。松在工作中一直希望自己是年輕人的良師益友,松在工作中嚴格要求她們,不僅僅是完成工作,還教給她們如何更好的做好工作,松每天都監督著她們,常常給她們提出錯誤并教給她們如何改正。松的監督和嘮叨也許讓當事人無法接受,她們當時也生氣,認為松不給面子,認為松小題大做吧。松很多時候也傷心,甚至有想哭的感覺,為她們平添了許多白發,自己這又是何苦呢?自己大可以不管別人的事,由其自生自滅去,可是松不忍看見差錯發生,不忍看見病人無辜受累,不忍看見年輕人背負糾紛,甚至悔恨終生。松對她們所做的一切別無所求,不是為了形成小團體,不是為了孤立別人,松也不求年輕人都圍在自己身邊,如果她們都成長為好護士,即使她們恨自己又何妨?松不怕孤獨,松本來已經是淡泊名利,喜歡寧靜的人,松不求熱鬧,只求她們能理解松這顆亦師亦友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