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這樣的護士癖么?
剛進醫院那會兒,得先學習護理操作,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給病人打靜脈針,所以,怎樣一針到位,干凈利落成了我整天琢磨的問題。
這天,我乘公交車去上班,和往常一樣,車上人比較多,很多站著的乘客需要用手抓著上面的欄桿。我正坐在靠近公車后門的地方,一低頭,正好看到一名年輕人扶著欄桿的手,他的手很白皙,血管特別清楚。幾乎就在一剎那間,條件反射似的,我開始考慮給他的手打針時從哪根充盈的血管扎針能更好地防止打穿血管,從什么方位進針可以減少他的疼痛……
不一會兒,這名年輕人到站下車了,我的目光又跳躍到了扶著欄桿的其他人的手上。一路走來,我的目光停留過無數雙手上,我也想了無數種注射方式。下車后,我和一起租房的另外一名護士說:“我這一路上觀察了不下50只手,你猜猜我在干嗎?哈哈,我在考慮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靜脈注射。”
同事聽后哈哈大笑,她說:“我們怎么都一樣!坐我左邊的那個人,臉上有一個大大的包,我看到后立馬就想,這到底是粉瘤呢,還是脂肪瘤?經過觀察,我覺得粉瘤的可能性比較大。這還不夠,我又在心里想啊,到底怎樣切割比較容易讓它的包膜完整呢?從哪個位置下刀比較容易剝離呢?”我聽得大笑,原來同事的職業癖之嚴重也不亞于我。
漸漸地,我發現打針不止帶給我喜歡看別人手的習慣,我發現我越來越喜歡洗手。有時候換完衣服,拿過什么公用的東西,我常常會下意識地去洗手。一次,男朋友看到電視里播節約用水的公益廣告,突然頗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我也意識到了,可是人的心理就是這樣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盡管提醒自己不要沒事兒老洗手,可是拿了什么稍微覺得臟的東西,總是下意識地擰開水龍頭……
結果,因為老洗手,我還鬧了個笑話。一次,我剛洗完手,手打在水龍頭上,結果蹭破了點皮,一位同事遞給我一只棉簽讓我擦一下,結果,我剛拿棉簽擦了一下手背,突然脫口而出說:“止血帶呢?怎么不綁止血帶?”同事說:“你干啥呀,又不是給你打針,要什么止血帶啊。”原來我把用棉簽擦手當成用酒精棉球消毒了……
一天晚上,我打電話跟以前的同學交流工作上的事兒,又說起自己在公交車上喜歡盯別人的手看和老喜歡洗手的習慣,同學聽后開玩笑說:“那等你看上一千只手,你干脆改名叫千手觀音得了。其實啊,你這還不算太嚴重的,我不是在兒科嗎?前幾天,我們這邊孩子上呼吸道感染來看病的特別多,每個孩子都要用壓舌板壓著好觀察一下他們的嗓子,有的孩子不讓看,我就趁孩子哭的時候迅速看一下。以至于現在我看到孩子哭,不管他是不是病人,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抓緊看一眼孩子的嗓子眼。看過了,才恍然驚覺,原來是自己又犯糊涂了。”
說著說著,我們聊起以前在學校的時候,老師說,每次上課他講到什么病,有的學生就得那個病,等他把這種病講完了,那學生的病也就快好了。以前我身邊的同學倒是從來沒有這樣過,不過,畢業后,我們倒是都中了職業的“蠱”,看到什么就喜歡把自己學到的對號入座。
如果真的按照同學所說的,我現在早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千手觀音”。看,工作就是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每一個人,它在每個從業者身上,都留下清晰的烙印,而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