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服務生,服務員?
有一次,在跟當警察的朋友在談到就業城市的選擇問題上,她說她之所以離開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家鄉工作的原因是在大城市找不到當警察的感覺。雖然我體會不
到當真正的警察有什么感覺,但是我深感到與她有相同經歷的作為一名護士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在大城市三甲醫院作為一名實習生,患者都親切得稱呼你為“小護
士”,而在這作為一名真正的護士而患者卻帶著命令式的口吻以“服務生”來指使你替他做事,為他服務,有些還算“講道理”的還會附帶上一句“等一下付你
錢”。
先不討論作為警察有什么不同感受,但作為護士的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我認為出現服務生,服務員這樣的稱呼絕非偶然而有其必然性。這是因為21世紀
是商品化較發達的市場經濟,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被金錢玷污的人們以為自己有了錢就可以滿足一切,就可以隨便差遣人;其次是在市場化大背景下的中國醫院
必須靠市場化運作來維持,把患者當成上帝,對他們百依百順,使的他們對我們很挑剔,一點不合意就對我們兇;再次是有些人的素質問題,每一個人都是互相服務
的,只是行業不一樣,再怎么說你也不可以用如此語氣來對待為你服務的人。
市場化的大背景我們很難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是影響它,用我們的行動來證明我們是不一樣的。首先我們自己的心態一定要好,即使他們對我們兇一點也要忍,
不要受他們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而左右自己一天的情緒;其次做好自己該做的,并把它做到位,使患者感受到我們在關心他,而這種關心是一個訓練幾天的服務生所
不能代替的。比如,換瓶這一看似簡單的事情,可我們護士做起來是這樣的,對床號,姓名,所有藥名,及加入的該藥物會有何副作用,我們再來調節輸液速度與輸
液順序,以及注意輸液管中有無氣體等等,所有這些都會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病情和治療效果,而在患者看來我們只是從一瓶插入另一瓶的過程,一個由服務生都能完
成的動作,所以這就要我們把動作做出來并做好宣教工作。再如吸氧,不要以為鼻導管一連接,流量表一開就完事,他們可曾知道還有很多注意事項,吸氧的目的,
適應癥氧流量的調節,吸氧期間的觀察,所有這些作為一個臨床護士都必須心中有數,并做好宣教。再次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他們,病人的有些錯誤的說法與
做法我們要適時指出并加以糾正并注意語氣,我們要做好健康教育者的角色。
總之,服務生與護士是有本質上的區別,護士——白衣天使,這一既神圣而又美好的稱呼需要靠我們所有護士的共同形象來維護并維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