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陪護理,讓我歡喜讓我憂
來源: 作者:幽谷芊荷
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
時下,關于無陪護理和示范病房的熱議正在各大醫院升溫,大有時不我待之勢。然而,與這項工作關系最為密切的廣大護理人員,卻充滿了各種擔憂:無陪護理,什么時候會來到我們身邊?它將對我們的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開展無陪護理,醫院會為我們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嗎?開展無陪護理,究竟是新時代對護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還是會讓我們國家的護理事業返璞歸真重回30年前的水平?護士的社會地位會否因此而更加低下?........凡此種種,都牽動著每一個護士的心。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與廣大護理同仁共同面對、分擔護理事業的重大變革帶來的心理壓力。
二 無陪護理,其實我也很愛你
作為護士,病房管理一直是困擾我們的最大難題,有陪護的病房,人多,當然物品就多。關于物品擺放問題,從護士的角度說,我們要為病人提供安靜、整潔、舒適、安全的病房環境,所以我們希望病房內物品盡量少,盡量擺放整齊;但是從家屬的觀點看,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住院期間,今天少這個,明天缺那個,所以我不斷從家里帶來我的生活必須品,積少成多,病房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再說了,誰家沒有個三親六故的?生病住院自然免不了親朋好友前來探望,探視病人哪有不帶東西的道理?所以......所以,病房里面,往往是:一邊是護士不辭勞苦的收拾,另一邊是家屬不辭勞苦的亂放。隨便去哪個醫院的哪個病區,隨便找個護士問一問,你問她,病房管理工作好不好作?即便是再不健談的護士,也能夠給你說出一兩件與此有關的煩心事。
所以,每當白衣天使們七嘴八舌的談論有關無陪護理的種種弊端和擔憂時,如果有人說一句:“......不過,等真的開展了無陪病房,病房管理就好做了,再也沒有人給我們亂放東西了。”這樣的一句話,一定會博得眾多應和聲。因此,開展無陪護理,有利于病房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應該是大多數護士的共識。
以上是無陪護理受護士歡迎的第一個方面,還有第二個方面就是:無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在病房亂用電器的狀況。病人或家屬私自使用電器,應該說是病房管理中的“頑疾”,很讓護士們苦惱。病房內為了保證搶救病人時的用電,電器插座是一定要有的,而且大部分都安裝在有中心供氧和吸引的治療帶上。方便搶救病人的同時,這些插座也方便了病人使用電器:電熱杯、電水壺,甚至電飯煲。病房用電一旦發生不測,后果將是毀滅性的。無奈,不少病人或家屬都有極強的僥幸心理,任憑護士說破了嘴,總是不以為然。說得少了無濟于事,說的多了,病人一句“服務態度不好”,足以讓領導無語,讓護士低頭---誰讓咱們是醫療“服務”單位呢?!要想保證安全,又想讓所有病人滿意,一個字:“難”啊!如果,取消病房的陪護,當病房只剩下護士和病人,當配餐和熱水供應問題得到更加妥善的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會有很大的改觀。
第三個方面,無陪護理,沒有了家屬的協助,護士和病人接觸的時間和機會大大增多,利于護理學科的發展,更利于病情觀察的連續性、完整性。事實上,發達國家的護理模式,也多是如此。
前面三條從護士的視角,談了開展無陪病房有益之處,接下來談到的第四個個方面,則是開展無陪病房,給病人家屬帶來的便利。這一點無需更多的篇幅,有一句話很通俗,很形象的概括了目前病人住院需要家人陪護,這一狀況給大家帶來的不便,這句話就是:“住院的人受罪,陪護的人陪罪。”甚至有的家庭,一人住院,全員輪流請假來醫院陪住,時間短了還好說,長時間下來,就不僅僅是“陪罪”的問題了,還有工作上的影響。因此,開展無陪護病房,大部分病人家屬,是舉雙手贊成的-----既不耽誤自己的時間,又可以讓病中的家人受到更專業、更細致的護理,何樂不為呢?!
三 無陪護理,想說愛你不容易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有句老話叫做“醫者父母心”,從這個層面上講,所有護士都本著一顆慈愛之心,以母性的寬厚溫柔來護理自己的病人,試想,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親手來呵護自己手心里的寶呢?但是,護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按目前的床護比,任憑一個護士生出三頭六臂,也難出色的完成所有病人的護理任務。開展無陪病房,相關的人力、物力究竟會不會跟得上?這是所有護士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擺在大家面前最嚴肅的現實。事實上,這一問題,已經或者正在引起護理隊伍的恐慌,已經有身體柔弱或心理脆弱的護士在尋求退路了。因此,如何妥善處理這一問題,穩定護理隊伍的人心,是迫在眉睫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四 能否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
綜上所述,開展無陪護理,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護理事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開展,是分步走,還是直接實現大的跨越?竊以為,分步走,應該是比較可取的一種做法。
理由如下:首先,分步走有利于護理隊伍的穩定性,充分考慮到護理隊伍的承受力,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隨著新農合政策和全民醫保的普及,農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就診率剛剛有了起色,他們才能夠看得起病,敢于來醫院看病,如果被無陪病房帶來的高消費嚇到,豈不是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因此,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讓有錢有工作的人選擇無陪病房,讓低收入、有陪護能力的人群選擇自己陪護病人,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不是推諉,不是拖延,而是充分考慮病人和護士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不搞“一刀切”,不是折中,不是回避,而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理智選擇。假以時日,隨著護理隊伍逐漸壯大,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全面取消陪護,實現“無陪護理”,將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時下,關于無陪護理和示范病房的熱議正在各大醫院升溫,大有時不我待之勢。然而,與這項工作關系最為密切的廣大護理人員,卻充滿了各種擔憂:無陪護理,什么時候會來到我們身邊?它將對我們的工作產生怎樣的影響?開展無陪護理,醫院會為我們配備足夠的人力、物力嗎?開展無陪護理,究竟是新時代對護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還是會讓我們國家的護理事業返璞歸真重回30年前的水平?護士的社會地位會否因此而更加低下?........凡此種種,都牽動著每一個護士的心。今天,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與廣大護理同仁共同面對、分擔護理事業的重大變革帶來的心理壓力。
二 無陪護理,其實我也很愛你
作為護士,病房管理一直是困擾我們的最大難題,有陪護的病房,人多,當然物品就多。關于物品擺放問題,從護士的角度說,我們要為病人提供安靜、整潔、舒適、安全的病房環境,所以我們希望病房內物品盡量少,盡量擺放整齊;但是從家屬的觀點看,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住院期間,今天少這個,明天缺那個,所以我不斷從家里帶來我的生活必須品,積少成多,病房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再說了,誰家沒有個三親六故的?生病住院自然免不了親朋好友前來探望,探視病人哪有不帶東西的道理?所以......所以,病房里面,往往是:一邊是護士不辭勞苦的收拾,另一邊是家屬不辭勞苦的亂放。隨便去哪個醫院的哪個病區,隨便找個護士問一問,你問她,病房管理工作好不好作?即便是再不健談的護士,也能夠給你說出一兩件與此有關的煩心事。
所以,每當白衣天使們七嘴八舌的談論有關無陪護理的種種弊端和擔憂時,如果有人說一句:“......不過,等真的開展了無陪病房,病房管理就好做了,再也沒有人給我們亂放東西了。”這樣的一句話,一定會博得眾多應和聲。因此,開展無陪護理,有利于病房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應該是大多數護士的共識。
以上是無陪護理受護士歡迎的第一個方面,還有第二個方面就是:無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在病房亂用電器的狀況。病人或家屬私自使用電器,應該說是病房管理中的“頑疾”,很讓護士們苦惱。病房內為了保證搶救病人時的用電,電器插座是一定要有的,而且大部分都安裝在有中心供氧和吸引的治療帶上。方便搶救病人的同時,這些插座也方便了病人使用電器:電熱杯、電水壺,甚至電飯煲。病房用電一旦發生不測,后果將是毀滅性的。無奈,不少病人或家屬都有極強的僥幸心理,任憑護士說破了嘴,總是不以為然。說得少了無濟于事,說的多了,病人一句“服務態度不好”,足以讓領導無語,讓護士低頭---誰讓咱們是醫療“服務”單位呢?!要想保證安全,又想讓所有病人滿意,一個字:“難”啊!如果,取消病房的陪護,當病房只剩下護士和病人,當配餐和熱水供應問題得到更加妥善的解決,這一問題,應該會有很大的改觀。
第三個方面,無陪護理,沒有了家屬的協助,護士和病人接觸的時間和機會大大增多,利于護理學科的發展,更利于病情觀察的連續性、完整性。事實上,發達國家的護理模式,也多是如此。
前面三條從護士的視角,談了開展無陪病房有益之處,接下來談到的第四個個方面,則是開展無陪病房,給病人家屬帶來的便利。這一點無需更多的篇幅,有一句話很通俗,很形象的概括了目前病人住院需要家人陪護,這一狀況給大家帶來的不便,這句話就是:“住院的人受罪,陪護的人陪罪。”甚至有的家庭,一人住院,全員輪流請假來醫院陪住,時間短了還好說,長時間下來,就不僅僅是“陪罪”的問題了,還有工作上的影響。因此,開展無陪護病房,大部分病人家屬,是舉雙手贊成的-----既不耽誤自己的時間,又可以讓病中的家人受到更專業、更細致的護理,何樂不為呢?!
三 無陪護理,想說愛你不容易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有句老話叫做“醫者父母心”,從這個層面上講,所有護士都本著一顆慈愛之心,以母性的寬厚溫柔來護理自己的病人,試想,有哪個母親不希望親手來呵護自己手心里的寶呢?但是,護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按目前的床護比,任憑一個護士生出三頭六臂,也難出色的完成所有病人的護理任務。開展無陪病房,相關的人力、物力究竟會不會跟得上?這是所有護士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擺在大家面前最嚴肅的現實。事實上,這一問題,已經或者正在引起護理隊伍的恐慌,已經有身體柔弱或心理脆弱的護士在尋求退路了。因此,如何妥善處理這一問題,穩定護理隊伍的人心,是迫在眉睫的,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四 能否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
綜上所述,開展無陪護理,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護理事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問題的關鍵是,如何開展,是分步走,還是直接實現大的跨越?竊以為,分步走,應該是比較可取的一種做法。
理由如下:首先,分步走有利于護理隊伍的穩定性,充分考慮到護理隊伍的承受力,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隨著新農合政策和全民醫保的普及,農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就診率剛剛有了起色,他們才能夠看得起病,敢于來醫院看病,如果被無陪病房帶來的高消費嚇到,豈不是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因此,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讓有錢有工作的人選擇無陪病房,讓低收入、有陪護能力的人群選擇自己陪護病人,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不是推諉,不是拖延,而是充分考慮病人和護士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讓無陪護理成為可選項,不搞“一刀切”,不是折中,不是回避,而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理智選擇。假以時日,隨著護理隊伍逐漸壯大,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全面取消陪護,實現“無陪護理”,將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