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從護二十年
聽我的父母說,因為改革開放我才有的書讀,才得以跳出農門。
我是1990年
衛校畢業參加工作的。當時我分配在鎮醫院。醫院的門診樓是新造的三層樓很干凈明亮;可住院樓只有二層,一樓是內外科病房、二樓是婦產科。說病房,也不過是
南北相對的小房間,里面只有床、椅,病人住不過就住在木匠間旁邊的小屋。過了幾年,新的住院大樓造起來了,搬到寬敞明亮、間建朝南的住院部,醫護人員和病
人都興高采烈?傻浆F在,這樣的條件也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在我們的身邊,高聳的住院大樓比比皆是,病房小間化、賓館化,功能設施也越來越齊全。
在我剛分配時,固定輸液用的是布膠,注射前先將布膠一條條撕下來貼在板上備用;雖然已有了一次性輸液器,但推針還是用木頭架子和玻璃針筒。到了現在,有輸液泵、微量注射泵,固定輸液有輸液貼、透明敷貼。過去針打不進,只好埋著頭手術腳上一遍遍地找,現在有了留置針、PICC、輸液港。
在我剛分配時,大家就忙著給病人打針、發藥、寫記錄,基本就做些治療工作,F在健康宣教貫穿整個住院過程,出院還有電話回訪,每月有健康講座,每季有病人滿意度調查,不斷檢查改進。
………
從護二十年來,我從一名護士成長為一名副主任護師,從一名中專生成長為本科畢業生。我和我們的社會一起成長。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的衛生事業和社會物資一樣有了飛速的發展,我們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變化。我們的社會還在進步、我們的醫療事業還在持續發展,我們護士要不斷地學習、加強自我修養,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更好地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