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創傷患者多采用深靜脈置管,嚴格規范的護理在臨床治療上起很大作用,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一、
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劉文海等研究認為,中心靜脈置管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導管留置時間、導管口徑、患者年齡、穿剌次數、全胃腸外營養,是院內發生菌血癥的主
要原因,應積極預防;而且在操作及護理過程中,由于洗手不規范、皮膚消毒不充分、未達到無菌技術要求、輔料護理不良、穿刺時污染導管、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
下、早期靜脈炎等是導致深靜脈導管感染的因素,預防感染是置管成功的關鍵,它將直接影響臨床治療。創傷越重,感染機會越高。因此,置管時及置管后行各種治
療過程中,應嚴格無菌操作,遵循護理規范。如發生導管穿刺點局部發生感染,一般無需拔除導管,局部可采用熱敷、理療、加強換藥及局部護理。患者有發熱時,
應及時判斷導管與感染的相關性,同時送檢導管內血與周圍血標本進行培養。發現隧道感染應拔除導管,遵醫囑給予抗生素,并加強局部處理。每日更換敷貼,發現
問題必須及時處理。
二、 預防導管堵塞:導管堵塞的原因有沖管不到位引起的藥物沉積;藥物配伍禁忌;輸注一些濃度較高的液體時未經稀釋肝素液沖管封管;血栓栓塞、纖維蛋白鞘形成。因此,每次輸液完畢時,用5ml肝素溶液(l×106U/L)沖洗,并封閉,封管動作要快,以免時間過長造成管內凝血。當再次需要輸液時,在無茵操作下先抽回血,檢查宮腔有無堵塞,用以上方法沖管后再輸注液體,為避免造成導管內凝血發生堵塞,輸注過程中應注意管道連接處是否緊密。另外一些黏稠的液體(如全血、血小板、脂肪乳劑、三升袋應用等)容易在管腔沉積,而發生管內堵塞或凝血,故在輸注完后用生理鹽水沖管。沖管時如阻力大,回抽無回血,切忌用力強行推注,以免因壓力過大致導管破裂。如無禁忌,可用(3~5)×106U/L尿激酶沖管,采用緩慢反復推注、回抽的方法,將尿激酶在導管內充分混合,之后夾管保留,2~3h后抽出,如經過處理后仍堵塞,可以重復應用該方法,利用尿激酶有效溶栓的作用來恢復被堵塞的管道通揚。
三、預防空氣栓塞:空氣栓塞易發生于中心靜脈壓為負值時,且此時輸液器液體輸完或導管接頭脫落,空氣栓塞是一種嚴重的并發癥,可以迅速致患者死亡,一旦發現,應立即使患者處于左側臥位,頭低足高,積極配合醫師搶救。在液體輸注末,更換液體必須及時,并同時檢查連接處是否連接嚴密,固定得當,使其不漏氣或脫落。在更換輸液器時,應先阻斷深靜脈置管,待導管連按頭都連接妥當、無漏氣時,再開通深靜脈導管的阻斷閥。因為重視該問題,所以本組病例無一例發生空氣栓塞。
四、 預防導管脫出:深靜脈置管在留置中易發生滑脫,除了導管固定不妥、患者 意外拔管外,還有患者用力咳球以及身體活動不當,導致不慎向外退出等原因。因此:①換藥后妥善固定輔料,檢查縫線,如脫落必須及時縫合,并用3M敷貼妥善固定于輔料或皮膚。并用指腹輕輕按壓整片敷貼,增加敷貼與皮膚的粘合。增加其穩定性,防止牽拉時脫管。②發現導管已向外滑脫,評估導管滑出長度,根據輸液藥物性質決定是否拔管,絕對禁止回送導管。③更換敷貼不要水平拔除敷貼,,應注意由下往上拉開,以免將導管帶出,并檢查穿剌點。④加強觀察,定時評估,做好交接班,以便及時發現同題,確認導管有無移位或脫出。www.qhzkw.net
五、 心理護理:嚴重創傷患者多為病情嚴重,一些患者同時伴有意識不清、煩躁,必須對患者及家屬做好該方面的知識宣教,必要時應用約束帶約束,并加強巡視,加強導管的護理。給患者及家屬提供安全感,取得理解和配合,使整個治療因置管的順利而順暢。
深靜脈置管為嚴重創傷患者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治療途徑,它避免了反復穿刺帶給患者的恐懼與痛苦,也提高了搶救成功率,給治療帶來極大的方便。由于長期留置也可出現并不常見的并發癥,使得護理顯得非常重要,護士應加強責任心,細心觀察,規范護理,及時發現隱患,及時處理,最終可以使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得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