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靈活排班模式
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已經一年了,許多醫院在進行試點過程中,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其中,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北京協和醫院現已在全院范圍100%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克服人力短缺問題的。
北京協和醫院共分四批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房工作,以慎重、穩妥、科學、務實為原則,每一批試點病房啟動之前,科室從護理人員思想認識、護理模式、排班
方式、護士分層管理及績效考核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準備,在該項活動實施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臨床一線護理人力資源不足、護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等問題,為此,醫院和護理部采取了多項解決措施,并初步建立了長效運行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
采取靈活的排班方式
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護理人力相對不足現象仍普遍存在,為挖掘人力資源潛力,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和患者需求,我們推行了護理人員彈性排班制。護士
長征求護士排班意愿,采用個性化排班,如實行“12小時班”、“三天工作制”或“四天工作制”等。“12小時班”是指除每周五天的8小時班次外,可實行早
8點—晚8點的“12小時班”。“三天工作制”是每周上一個8小時白班、兩個16小時班(8點—16點上白班,16點至次日凌晨2點休息,凌晨2點—8點
上夜班),然后休息四天。“四天工作制”是每周上三個8小時班,一個16小時班。
這樣的排班方式可以減少護士上班次數,節約上下班路途上花費的時間,同時也減少了交接班次數,增強了護理工作的連續性。護士長還可根據病房工作特點和手術
量,增設特殊班次,如早班從7點—下午2點,下午班從上午11點—晚7點,晚班從下午1點—晚8點等,同時在治療、護理高峰時間段增加護士或護理員,保證了基礎護理質量。
實行全院護理人員動態調配
為保證優質護理的順利實施,醫院擴大了新護士招聘人數,全部分配到臨床一線護理崗位,同時鼓勵非護理崗位護理人員歸隊,限制護士向非護理崗位流動。去年,
醫院又出資聘用近80名護理員,保證每10張床配備一名護理員,協助護士完成輕癥患者的基礎護理。同時向社會招聘志愿者,為不能自理患者提供簡單的生活照顧。
當科室因護理工作量增加或實際在崗護理人員減少,造成臨床人力嚴重短缺時,護士長需及時調整護士班次,不能解決時可向總護士長提出申請,總護士長可隨時在
大科內進行護理人力調配,給予支援。若總護士長仍不能協調解決,護理部可根據專科需求,在全院范圍內進行跨科人力調配,幫助科室解決困難。如遇突發事件,
護理部啟動護理應急小分隊,完成各項救治任務。
推進護士分層管理
在實施責任制護理基礎上,對全院護士實行分層管理。護士長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業務職稱、工作年限和學歷水平,將護士按照能力水平分為N1—N4四個層
次,其中以工作能力作為分層的首要指標,N1主要負責病情較輕患者的護理,N2主要負責病情相對穩定患者的護理,N3主要負責病情較重患者的護理,N4主
要負責病情危重患者的護理及全院專科會診。
護士長根據患者病情、護理難度和技術要求,按照能級對應關系,將病情輕重不同的患者分配給不同能級的護士進行護理,平均每名責任護士負責2—8名患者不等,從而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同時充分體現護士自身價值,讓護士看到了職業發展的前景。
充分發揮護士能動性
讓護士盡可能多、盡可能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充分發揮護士的能動性十分重要。為使護理人員正確理解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目的、意義、工作實
質和具體措施,護理部定期組織召開試點病房經驗交流會,將實施責任包干制護理模式、彈性排班、護士分層管理及績效考核等方面的新方法編寫成《爭創“優質護
理服務示范醫院”輔導手冊》,便于護理人員學習和參考。護理部每月出版“爭創優質護理服務示范醫院”簡報,制作優質護理服務紀實宣傳片,安排護士長實地參
觀交流,并派護理骨干參加衛生部、衛生局及護理學會的相關培訓班,幫助大家轉變觀念,拓寬思路。通過全員培訓,使護理管理者和護士們充分認識了護理改革的
重要性,在全院營造了推行“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良好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