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護理
來源:中國護士網 作者:www.qhzkw.net
1.1 心理護理
COPD患者因長期患病,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出現焦慮、抑郁、緊張、恐懼、悲觀失望等不良心理,針對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時給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導,做好家人及親友工作,鼓勵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給予患者精神安慰,調動各種社會關系給予精神及物質關懷,介紹類似疾病治療成功的病例,強調堅持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動配合,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張偉
1.2 一般護理
1.2.1 生活基礎護理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室溫18℃~20℃,相對濕度50%~70%,病情較輕者可適當活動,病情較重者應臥床休息,協助生活料理,加強基礎護理預防并發癥發生,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吸煙者勸戒煙。
1.2.2 合理氧療
COPD患者長期給氧,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濃度過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采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氧濃度28%~30%,1.5~2L/min,時間每天>15h,密切觀察缺氧癥狀有無改善。
1.2.3 強調營養支持護理
提供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熱量比例糖類占50%~60%,脂肪占 20%~30%,蛋白質占15%~20%,其中優質蛋白占50%以上。如果患者處于應激狀態,分解代謝增強,蛋白質供給需增至20%~50%[2]。必要時經靜脈補充。
1.2.4 用藥觀察護理
急性發作期,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及時控制感染,根據病情遵醫囑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皮質激素、祛痰藥等,密切觀察藥物療效及不良反應。
1.3 保持呼吸道通暢,指導有效咳嗽排痰
教會患者正確排痰方法,盡可能加深吸氣,以增加或達到必要的吸氣容量;吸氣后要有短暫的閉氣,以使氣體在肺內得到最大的分布,稍后關閉聲門,可進一步增強氣道中的壓力,而后增加胸內壓即增高肺泡內壓力,這是使呼氣時產生高氣流的重要措施;最后聲門開放,肺內沖出的高速氣流,使分泌物從口中噴出。對于感染嚴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協助拍背,同時鼓勵多飲水,使用祛痰劑或采用超聲霧化吸入療法濕化氣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1.4 康復鍛煉
COPD患者急性癥狀控制后應盡早康復鍛煉,教會患者及家屬康復鍛煉技術,督促實施并提供有關咨詢資料。可以下述呼吸方法選用一種或熟練后兩種交替進行。
1.4.1 腹式呼吸鍛煉
由于氣流受限,肺過度充氣,膈肌下降,活動減弱,呼吸類型改變,通過呼吸肌鍛煉,使淺快呼吸變為深慢有效呼吸,利用腹肌幫助膈肌運動,調整呼吸頻率,呼氣時間延長,以提高潮氣容積,減少無效腔,增加肺泡通氣量,改變氣體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緩解氣促癥狀。方法:患者取立位,體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臥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氣時盡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壓腹部,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一般吸氣2s,呼氣4~6s。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用鼻吸氣,用口呼氣要求緩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鐘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開始每日2次,每次10~15min,熟練后可增加次數和時間,使之成為自然的呼吸習慣。
1.4.2 縮唇呼吸法
通過縮唇徐徐呼氣,可延緩吸氣氣流壓力的下降,提高氣道內壓,避免胸內壓增加對氣道的動態壓迫,使等壓點移向中央氣道,防止小氣道的過早閉合,使肺內殘氣更易于排出,有助于下一吸氣進入更多新鮮的空氣,增強肺泡換氣,改善缺氧[2]。方法為:用鼻吸氣,縮唇做吹口哨樣緩慢呼氣,在不感到費力的情況下,自動調節呼吸頻率、呼吸深度和縮唇程度,以能使距離口唇30cm處與唇等高點水平的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又不致熄滅為宜。每天3次,每次30min。
1.4.3 體力訓練
指導以呼吸體操及醫療體育為主的有氧運動等方法,可增強患者的體力康復,改善心肺功能。呼吸體操包括腹式呼吸與擴胸、彎腰、下蹲和四肢活動在內的各種體操活動,有氧體力訓練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樓梯及慢跑等。開始運動5~10min,每天4~5次,適應后延長至20~30min,每天3~4次。其運動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漸增加,以身體耐受情況為度。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