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人員管理
1.工作服:可穿著普通工作服進入ICU,應保持服裝的清潔,每周更換2—3次。接觸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攜帶者,或處置病人可能有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應穿隔離衣。
2.口罩:接觸有或可能有傳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時,或有體液噴濺可能時,無菌操作時應戴口罩。
3.鞋套或更鞋:進人病室可以不換鞋。但所穿鞋子較臟(如雨天),酌情穿鞋套。不得穿露腳趾的拖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觸病人時,不必戴帽子。無菌操作或可能會有體液噴濺時,必須戴帽子。
5.手套:接觸粘膜和非完整皮膚,或進行無菌操作時,須戴無菌手套;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處理被它們污染的物品時,建議戴清潔手套。護理病人后要摘手套,護理不同病人或醫護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潔部位時要更換手套。特殊情況下如手部有傷口、給HlV/AIDS病人進行高危操作,應戴雙層手套。
6.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7.人員數量: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醫護人員。醫師和護士人數與ICU床位數之比必須為0.8~l∶l和2.5—3∶1以上。
8.工作人員患感冒、腹瀉等可能會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時,應避免接觸病人。
9.醫護每年應接受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知識的培訓,衛生保潔人員應接受消毒隔離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二、病人管理
1.應將感染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安置。
2.對于疑似有傳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癥感染,應隔離于單獨房間。對于空氣傳播的感染,如開放性肺結核,應隔離于負壓病房。
3.對于MRSA、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等感染或攜帶者,應有醒目的標識,盡量隔離于單獨房間,如房間不足,將同類耐藥菌感染或攜帶者集中安置。
4.對于重癥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或攜帶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分組護理,固定人員。
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顯受損病人,應安置于單間病房并有保護性隔離醒目標識。
6.醫務人員不可同時照顧負壓隔離室內的病人和保護性隔離的病人。
7.如無禁忌證,應將床頭抬高300。
8.重視病人的口腔護理。對存在醫院內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采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沖洗,每日四次。
三、探枧管理
1.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訪客探視。
2.若被探視者為隔離病人,建議穿訪客專用的清潔隔離衣。訪客著鞋較臟(如雨天)應穿鞋套。
3.探視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議戴一次性口罩。對于疑似有高傳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應避免探視。
4.進入病室探視病人前,和結束探視離開病室時,應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雙手;
5.探視期間,盡量避免觸摸病人周圍物體表面。
6.訪客有疑似或證實呼吸道感染癥狀時,或嬰、幼兒童,應避免進入ICU探視。
四、建筑布局要求
1.放置病床的醫療區域、醫療輔助用房區域、污物處理區域和醫務人員生活輔助用房區域等,應相對獨立。
2.每個ICU管理單元,至少配置1-2個單人房間,用于隔離病人。設置病床數量不宜過多,以8到12張床位為宜。盡量多設為單問或分隔式病房。
3. ICU每病床使用面積不得少于15M2,床間距應在1米以上;單人房間的每床使用面積不少于18M2。
4.配備足夠的手衛生設施。醫療區域建議每2張床設置1個洗手池,單人房間應設置洗手池。采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等非手接觸式水龍開關,并配備擦手紙等干手設施。每張病床旁須放置手部消毒裝置(酒精擦手液)1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