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1 血管及留置針型號的選擇 對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宜選用相對粗直、有彈性、血流豐富無靜脈瓣、避開關節且易于固定的血管.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是上肢靜脈的3倍,一般情況應用上肢靜脈,在不影響輸液速度的前提下應選細短的留置針,相對小號的留置針進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減少機械磨擦對血管內壁的損傷,從而降低機械性靜脈炎及血栓靜脈炎的發生.
2 穿刺方法 穿刺前先將輸液器空氣排至過濾器,檢查并打開留置針,然后將輸液器針頭直接插入留置針肝素帽內,再次排盡空氣.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針與皮膚呈15°~30°刺入皮下血管內,見回血后壓低角度(約5°~15°)再進0.2cm,左手退出針芯少許,右手將外套管送入血管內,要邊退針芯邊置入外套管,這樣避免了針芯觸及血管壁,外套管對針芯有支撐作用,可順利通過皮膚,提高穿刺成功率. 封管技術
封管是留置針成功的關鍵,封管液濃度配置合理,封管方法得當可延長置管時間,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 封管液的選擇 留置針封管液主要有稀釋的肝素鈉鹽水及生理鹽水,目前認為肝素鈉鹽水優于生理鹽水.肝素鈉鹽水封管液的配置方法是:用0.9%的生理鹽水250ml聯合肝素鈉1.25U.
2 封管方法 輸液完畢,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鈉配制液3ml,常規消毒肝素帽,將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3mm~5mm,緩慢推注,邊推邊退,推注2mL~2.5mL,余0.5mL~1mL即全部拔出針頭,完成封管.封管后再啟用時必須先抽回血,見回血后才能接上補液,不可用注射器用力將血凝塊推入血管內,以免發生堵塞.
留置針留置時間
留置針在無靜脈炎發生時,5d作為常規留置.每2d更換1次留置針護貼,進針處用碘伏擦拭消毒.如護貼內有滲液、滲血、出汗、空氣等即予更換,操作時注意各環節的嚴格無菌,提高穿刺成功率.輸液對血管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前后應用生理鹽水沖管,這樣可減少靜脈炎的發生,延長置管時間.
“5d作為常規留置.每2d更換1次留置針護貼”好多科室都是盡量留,給病人省錢。更別提貼膜了,一般是有出汗,空氣直接用膠布再綁下
你好!我想咨詢一下你們給病人換貼膜能收費嗎?
貼膜可以收費的,
就看是什么地方的什么醫院了,有的地方可以收費,有的地方就不可以
我進修的科室使用留置針粘貼時,在貼膜下再貼一張惠爾的減壓貼,能延長留置時間,還能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生,效果不錯,只是增加了病人的成本。
臨床上還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一次穿刺不成功勢必需要更換留置針;但是,更換的留置針的費用究竟應該是患者買單呢還是科室來買單呢?
現行我們醫院的制度是由患者來買單,但是經常會有患者為這個費用來吵:是由于護士本身穿刺不到位、技術部到位造成的損耗,為什么要由患者買單?尤其是在患者存在其他不滿意的情緒的時候,表現得更是激烈。但是,事實上,誰都不能保證100%的一針見血率。
其他戰友你們所在的醫院是如何操作的呢?
1.首先我先說一下封閉液的種類和劑量:
(1).無菌生理鹽水:每次用量5~10毫升.停止輸液后每隔6~8小時重復沖洗管一次.
(2).肝素鹽水溶液:每毫升生理鹽水內含10~100u肝素,每次用量2~5毫升,抗凝作用可持續12小時以上。
2.靜脈留置針的護理要點:
(1)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2)固定要牢固,避免過松過緊.
(3)注意保護有留置針的肢體,在不進行輸液時,也盡量避免肢體下垂的姿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導管,對能下床活動的病人,避免在下肢留置.
(4)留置針可保留3~7天,留置期間應嚴密觀察穿刺體位,及早發現并發癥的出現,如有異常情況,可及時拔除導管進行對局部的處理,對仍需輸液者應更換肢體,另行穿刺.
3.靜脈留置針的膠布固定方法 :
固定材料可以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不一定用貼膜,我們一直用的敷料來進行固定,既透氣又經濟.一舉兩得.
(1)取一條膠布橫向貼住兩翼.
(2)取兩條膠布分別縱向貼住兩翼.
(3)取無菌紗布或創可貼覆蓋穿刺點,貼住固定.
(4)將延長管折成u型固定(注意:y型管的直管與穿刺血管平行,另一端偏向血管外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