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患者進食、水中易出現的問題
1、飲水嗆咳
防范措施:
⑴喂水時注意速度不可過快且每次少量喂食。
⑵喂水時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發現嗆咳立即將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入呼吸道。
⑶對于頻繁發生嗆咳的患者,護士應提示醫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難
防范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確認病人已吞咽再繼續。
⑵給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時必須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確認口中無食物方可離開。
⑷進食時注意與患者溝通并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發生吞咽困難,應立即停止進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將頭偏向一側。
吸氧中易出現的問題
3、氣壓傷
防范措施:
⑴先調節好氧流量再將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變氧流量時先將導管撤出,待調節好后再插入導管。
4、氧中毒
防范措施:
⑴根據醫囑正確調節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時應注意吸入時間不宜過長。
⑶定期檢查氧流量表是否準確。
5、管道脫落
防范措施:
⑴使用雙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經常巡視吸氧患者,發現管道脫落及時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囑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口服藥發放中常見的問題
6、同病室的人交叉發、錯發
防范措施:
⑴嚴格三查七對,發藥時叫病人至答應為止。
⑵不得一次拿兩個以上藥杯進病房給病人,須將藥車推至病床旁一對一發放。
⑶每個藥杯上面須有貼著醒目床號的藥蓋,不得遺漏。
⑷口服藥應由雙人核對后由其中一人發放。
7、藥物劑量有誤
防范措施:
⑴正確抄寫口服卡。
⑵核對藥物時要認真,避免邊核對邊說笑,禁忌單人核對。
⑶避免思維定勢,個別病人所服藥物劑量比常規劑量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規量發放。(如開博通每片12.5mg,有些患者服6.25mg,不能按常規給予一片。)
⑷有些藥物劑量發生改變時,外勤護士應及時通知大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種藥物兩種劑量,要核對清楚,心中有數。
8、漏發(多為病人不在)
防范措施:
⑴準備一個卡片,病人未在時床號、姓名要登記。
⑵對班二人互相提醒,病人回房時及時發放。
⑶如本班未發放則嚴格向下一班交班。
9、重發(多為定點藥物)
防范措施:
⑴建立定點藥物發放登記本,發藥前及時填寫。
⑵發藥前填寫藥袋,發藥時須攜帶執行卡及藥袋。
⑶分工明確,認真執行各班崗位職責。
10、藥品失效
防范措施:
⑴發藥前檢查藥物的有效期。
⑵檢查片劑藥品有無變色、變質。
⑶檢查水劑、油劑有無混濁、沉淀、變色。
11、發藥后未及時服用
防范措施:
⑴向患者講解按時服藥的重要性。
⑵發藥后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待患者服藥后方可離開。
⑶下次發藥前檢查患者是否已經服藥。
12、服藥方法不正確
防范措施:
⑴向患者講解服用藥物的藥理作用及注意事項。
⑵護士發藥時要正確指導患者并服藥到口。
肌肉注射易出現的問題
13、注射部位不當
防范措施:
⑴協助病人取正確體位。
⑵準確選擇注射部位。
⑶對于體型消瘦的病人進針不宜過深。
⑷小兒應選擇臀小肌注射。
14、注射部位出血
防范措施:
⑴注射時應避開大血管。
⑵推注藥液前抽吸有無回血。
⑶注射后按壓注射部位時間不可過短。
⑷凝血功能差者按壓時間應延長。
15、注射部位硬結
防范措施:
⑴注射時要避開原有硬結。
⑵如需長期注射時要多部位交替注射。
⑶特殊藥物要深部注射,如氯丙嗪、油劑、鐵劑、硫酸鎂等。
⑷每次注射前檢查注射部位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⑸每日熱敷注射部位。
16、注射部位感染
防范措施:
⑴注射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⑵不易吸收的藥物應深部注射,防止吸收不良引起感染。
⑶每日熱敷過程中需保持清潔。
靜脈輸液易出現的問題
17、液體配錯:臨床上易混淆的藥物及液體,如糖鹽易混,氯化鉀與碳酸氫鈉易混,硫酸鎂與濃氯化鈉易混,氯化鉀與氯化鈉易混。
防范措施:
⑴堅持三班查對制度,即治療班擺藥,夜班查對,治療班再核對。
⑵配液要仔細核對藥物和液體名稱及劑量,避免主觀憑印象操作。
⑶輸液及換液前再仔細進行核對。
18、漏輸
防范措施:
⑴認真做好三查七對。
⑵治療室液體擺放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⑶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19、輸液反應
防范措施:中國護士網
http://www.qhzkw.net
⑴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⑵配液前檢查藥品及液體有無過期,液體有無混濁及沉淀。瓶身有無裂痕及瓶口有無松動。
⑶治療班嚴格消毒輸液用具,定期更換。
⑷嚴格控制配液時間(現用現配)。
⑸連續性輸液超過24小時必須更換輸液管路。
⑹引液用的輸液管不能長時間放置。
⑺掌握藥物配伍禁忌。
⑻如出現輸液反應立即更換液體及輸液管路并保留所用藥物,以備送檢。
20、靜脈炎
防范措施:
⑴了解藥物對靜脈的刺激程度,刺激性強的藥物,如:果糖、氯化鉀、多巴胺、阿拉明、前列腺素E1等藥物,可采取減慢滴速,熱敷等方法。
⑵了解患者是否患過靜脈炎,有無糖尿病史等。
⑶嚴格消毒,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必須更換輸液管路。
⑷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靜脈走行發紅的跡象,如有異常及時更換輸液部位。
21、液體外滲
防范措施:
⑴加強巡視,及時發現。
⑵頭皮針、套管針、中心靜脈導管應牢固固定。
⑶對血管脆性大的更應加強固定。
⑷對皮膚彈性差或有水腫的病人應與對側肢體對比,如有變粗及時更換穿刺部位。
22、液體外滲引起組織壞死
防范措施:
⑴能引起組織壞死的藥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甘露醇、化療藥等,選用較粗靜脈輸注,待穿刺成功,確認針頭在血管內,方可給藥。
⑵加強巡視,經常檢查穿刺局部有無皮膚發白、腫脹等。
⑶一旦液體輸到皮下,及時對癥處理。
23、輸液速度調節不當
防范措施:
⑴穿刺成功后根據輸入藥物性質及病人的年齡、病情、心功能情況調節好輸液速度。
⑵更換液體時要注意調整滴速。
⑶藥物入壺時一般將滴速調快,入壺后應注意將滴速調至要求范圍。
⑷加強巡視,囑病人不要自己調整滴速。
24、輸(換)錯液
防范措施:
⑴認真掌握自己所管病人的治療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⑵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⑶輸(換)液前要主動向病人進行宣教。
⑷病人對液體提出疑問時應仔細核對,認真解答。
25、靜脈空氣栓塞
防范措施:
⑴輸液前認真檢查輸液管是否排氣成功,管內有無氣泡。
⑵加強巡視,防止液體輸空。
⑶換液時如液體輸至茂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新排氣,防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
⑷使用三通時要連接緊密。
⑸留置中心靜脈導管的病人,更換管路時要注意防止空氣進入。
⑹輸液過程中,由靜脈推注藥物時,應先回抽再注藥,防止空氣進入血管。
⑺病人活動時,囑勿將茂非氏滴管過度傾斜或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