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插管時的護理問題及其對策
(一)插管困難
1、引起的原因
(1)心理因素:①擔心疾病的預后,可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②未婚年輕患者
(2)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長16-22cm,有3個狹窄,2個彎曲,且尿道有豐富的神經支配、副交感和交感神經分布于整個尿道,上尿管時,尿管刺激尿道括約肌,引起強烈收縮,增加了導尿插管的難度。
(3)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畸形或尿道外傷使尿道狹窄、炎癥等,增加了插管的難度及尿道機械損傷。
2、對策
(1)加強心理護理,關心體貼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做好遮擋隔離工作。
(2)對前列腺肥大及外傷后尿道狹窄致插管困難者采用2%的利多卡因2~3ml加液體石蠟3~5ml在尿管插至阻力部時從尿管注入,暫停3~5min后,重新插管,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3)因狹窄造成插管困難者,通過以上方法處理無效可以用一次性尿管或用金屬導管擴張后插管。
(二)尿道損傷
1、引起的原因
(1)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或插管速度過快,潤滑不夠均易損傷尿道。
(2)選擇導尿管過粗,導尿管插入深度不夠,根據氣囊導尿管的特點,未注水時氣囊位于距導尿管前端3~5cm處,緊包導尿管外側,按常規要求,插導尿管時見尿液再插入2cm,導尿管頭部剛越過膀胱頸進入膀胱,而氣囊尚在尿道中,對于男性患者此時氣囊正好位于膜部尿道,如此時向氣囊內注水,膨脹的水囊就會將尿道膜部撐破,導致尿道損傷出血。
2、對策
(1)選擇粗細適宜的導尿管,操作時應動作輕柔,如稍遇阻力應稍停片刻,囑病人深吸氣,盡量放松,待其注意力分散后重新緩慢插管。
(2)操作過程中見尿液流出后再進入4~5cm以上使氣囊完全進入膀胱后才能向囊內注液,不必擔心膀胱內導管過長打結,氣囊注入液體后輕輕拉回至有阻力感為止。
(3)如出現尿道損傷:①暫停導尿,尋找原因,抽出囊內液體,拔出尿管;②請醫生會診后重新置管。③局部使用止血藥或全身服用止血藥。
二、留置過程中常見的護理問題及其對策
(一)尿管脫出
1、引起的原因:①氣囊注水不足;②氣囊破裂;③外塞松動,而出現慢性漏尿;④氣囊本身漏尿;⑤氣囊內注入了空氣;⑥病人煩躁不安,自己將尿管強行拔出。
2、對策
(1)插管前檢查氣囊是否完整。
(2)氣囊內主張注水,而不注氣,因空氣易彌散。
(3)發現外塞松動時,先回抽氣囊的水,測知氣囊內液體夠不夠,再按規定劑量注入。
(4)對煩躁不安者應妥善固定尿管,不要牽拉過緊,必要時使用約束帶。
(二)尿路感染
1、引起的原因
(1)尿管留置時間過長,長期留置尿管大于一周的幾乎100%發生菌尿
(2)引流系統不夠密閉,使集尿系統和潴尿袋的病原菌侵入尿路。
(3)膀胱沖洗時速度過快或無菌操作不嚴,均可造成尿路感染。
(4)會陰部護理不到位,造成病原菌逆行感染。
2對策
(1)對患者盡量避免插管,對非插管不可的患者若病情允許,應盡量縮短留置尿管時間。
(2)應選擇硅膠導尿管,橡膠導尿管對粘膜的刺激較大,乳膠尿管易造成尿糞石、磷酸鈣沉積以致引流不暢,使殘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3)維持引流系統的密封:盡量減少膀胱沖洗,如血尿及膿尿應行膀胱沖洗,但必須嚴格無菌技術操作,集尿袋最好3d更換1次,每次更換引流袋時應消毒接頭處。
(4)鼓勵病人多飲水,增加尿量,達到稀釋尿液,沖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如無特殊禁忌,每天飲水量為2000~2500ml。
(5)保持會陰部清潔,予0.5%碘伏會陰擦洗,每天2次;一旦會陰部污染,應隨時擦洗消毒。
(6)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是預防和治療尿路感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拔管時的護理問題及其對策
(一)拔管困難
1、引起的原因:①注水管阻塞使囊內液體抽不出。②因注液過多使氣囊回縮不良。③因氣囊表面形成尿垢,使體積增大不易拔出。
2、對策:①囊內應注入無菌注射用水或無菌蒸餾水,避免注入晶體溶液,因晶體溶液易造成注水管阻塞。②每次注液量不易過多,一般以8~15ml為宜。③橡膠導尿管應每周更換一次,硅膠導尿管每2周更換1次,乳膠導尿管每4周更換1次,防尿垢形成。④如氣囊內液體抽不出,先用拇指、示指搓尿管數遍,再用注射器推注5ml空氣,緩緩抽吸,如無效可用無菌鋼絲沿氣囊尿管插至氣囊部將氣囊刺破,然后抽出鋼絲,拔出導尿管,或向氣囊內注入無菌生理鹽水30~60ml將氣囊漲破后拔出尿管。⑤對尿垢引起的拔管困難,本院采用沿尿道口逆行注入2%利多卡因加液體石蠟,約3~5min后在麻醉松弛狀態和充分潤滑情況下拔出尿管,必要時在胺麻下行膀胱取管術。
(二)尿潴留
1、引起的原因
(1)留置導尿管臨床常采用開放引流放尿和定時間歇放尿,這兩種方法均違背了正常排尿模式,特別是開放引流放尿,使膀胱儲存功能廢用,排尿反射中斷,膀胱呈空虛狀態,使其逐漸順應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狀態”,拔管后不能及時建立主動排尿意識,而定時間歇放尿不能因人而異掌握膀胱充盈速度及排尿時間,若膀胱尿少時放尿,不足以引起尿意,尿液隨壓力差流出,患者難以產生排尿感覺,不能充分保護和訓練膀胱的功能,尿液過多時,放尿不及時會造成不良后果。
(2)尿道粘膜損傷,使尿道粘膜水腫。
(3)留置導尿使膀胱內環境發生改變,變閉合性系統為開放性系統,引起伴隨性尿道炎和膀胱炎等。
2、對策
(1)誘導排尿。
(2)采用個體化放尿方法,根據每位病人的尿意和膀胱的充盈度確定放尿時間,一般為1.5—4h放尿一次,即病人有尿意時放尿,鍛煉膀胱的舒縮功能。
(3)拔尿管時先注入液體石蠟,防尿道粘膜擦傷。
(4)在膀胱充盈時或使膀胱沖洗后病人有尿意時撥出尿管可減少尿潴留的發生。
四、普通導尿管固定法
1、女病人導尿固定法:取寬4cm,長12cm膠布一塊,將長度2/3處撕成3條,另1/3完整部分貼在陰阜上,撕開的3條中居中的一條螺旋形纏貼在導尿管上,其余兩條分別交叉貼在對則在陰唇上,再用一條膠布將尿管固定于一側大腿內側。
2、男病人的導民水管固定法:取長12cm、寬2cm的膠布,在一端的1/3處兩側各剪一個小口,折疊成無膠面,制成單翼蝶形膠布,將兩條蝶形膠布分別固定在陰莖兩側,再用細長膠布螺旋形固定在陰莖上,開口向上,勿使兩端重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循環致陰莖水腫,在距尿道口1cm處用膠布將折疊的兩條膠布貼在導尿管上。再用一條膠布將民水管固定于大腿內側。
五、特殊病人導尿術
1、老年高齡女病人導尿,往往會遇到尋找尿道口困難的問題。
女病人導尿因尿道短直,插管比較容易,但對一些老年尤其是高齡女病人導尿,往往會遇到尋找尿道口困難的問題。 這里要講的從陰道前壁中尋找尿道口的方法既準確可靠又無痛苦。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外陰道后戴無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攏,輕輕伸入陰道1.5~2cm時,屈曲指端關節將陰道前壁拉緊外翻,即在外翻之粘膜中找到尿道口。變異的尿道口一般陷入不深,手指勿需伸入陰道過深。導尿管置入方向不是直進,需順翻轉陰道前壁所造成的尿道弧度慢慢插入即可。
2、處女膜異常病人的導尿術。
由于處女膜肥厚或新婚后處女膜破裂時方向特殊改變,其中的一塊處女膜破裂后上翹到尿道口下方或尿道口發生粘連,使之扯拉變形,或者破裂后處女膜堵在尿道口下方,宛如門檻遮蓋尿道口,阻礙排尿,引起尿頻、尿急及尿路感染,故又有處女膜傘病之稱。因此,這種病人導尿時往往直接看不到尿道口,須戴無菌手套,消毒后于前庭中將正常位置尿道口處之處女膜往上翻,或將“隆起”的前庭粘膜上、下、左、右輕輕撥開,即可見尿道口而順利導尿。
3、尿道處女膜融合癥病人的導尿術。
正常尿道口與陰道口之間距離應在0.5~1cm以上,如兩者之間距先天較近或無前庭組織隔開,尿道開口于陰道內,稱之為尿道處女膜融合癥。這類病人導尿時也應將前庭組織往上推,陰道前壁往外拉,才能正確辨認尿道口而順利導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