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急診護士針刺傷的常見原因,以便更好地做好職業防護、保證護理人員的工作安全。方法 對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在職和輪轉的53名護士,以方便抽樣的方式發放調查表,就針刺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受傷環節、程度、導致刺傷的銳器種類、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受傷操作時是否戴手套及傷口處理方式等內容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急診護士針刺傷與人力配備、對護士針刺傷的認知、護士是否規范操作及護士自身重視與否等因素有關。結論 提高對針刺傷的認識,加強管理、提倡安全注射、規范操作要求、制定針刺傷后的緊急有效處理方法等,可使急診護士有效預防和應對針刺傷。
【關鍵詞】 針刺傷 原因 防范措施 急診護士
針刺傷是一種刺入皮膚深部的、足以讓受傷者出血并且易造成疾病感染的意外傷害。2001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對北京市急診量前十位三級甲等醫院的454名急診護士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急診護士的針刺傷發生率為90.3%,3次以上受傷者占總數的34.4%。2004年,北京協和醫院對全市7家醫院1 075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有866名護士在日常工作中發生過針刺傷,發生率達80.6%,年人均被刺傷3.5次。由此可見,針刺傷確實是護士最常見的職業傷害之一,占職業傷害的79%。目前日益增多的輸液量和注射量大大增加了急診護士針刺傷的幾率,另外,急診護士搶救和治療的多為尚未明確診斷的患者,其中有些患者可能尚處在傳染病的潛伏期。因此,針刺傷在急診護士中的普遍性、嚴重性和危害性值得關注。為了解我科護士針刺傷的發生情況,并探討相應的防護對策,我們對我科針刺傷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現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對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在職和輪轉的53名護士,以方便抽樣的方式發放調查表,一人一卷,統一收回。發放調查表53份,回收50份,回收率94.3%,調查內容包括:個人一般情況,針刺傷發生的次數、時間、地點、原因、受傷環節、程度,導致刺傷的銳器種類,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受傷操作時是否戴手套及傷口處置方式。
2 結 果
回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50名護士1年內均發生過不同程度的針刺傷;發生針刺傷共126次,人均年刺傷2.52次;3次以上受傷者占總數的46.5%。針刺傷發生的時間主要在中班和夜班人手不足時。針刺傷發生的地點為治療室,常發生在配液加藥或徒手毀形過程中。92%的護士受傷時未戴手套,78%的護士不知道傷口正確處理的方式。
3 討 論
3.1 針刺傷的常見原因
3.1.1 自身重視不夠 絕大多數急診護士認為,針刺傷在日常工作中是極為普遍的和無法避免的,也是從事急診護理工作所必須承受的,所以,沒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也有一部分的護士心存僥幸,認為因1次小小的針刺傷就傳染上某種疾病不太可能。
3.1.2 操作時不規范 有研究[3]表明,遭受職業傷害的護理人員絕大多數是因為操作時沒有遵循預防針刺傷和其他銳器傷的有關規范和建議造成的。針刺傷可能發生在:(1)注射器使用前,如抽完藥液后重新蓋帽時被針尖刺傷。(2)注射器使用中,如縫合過程中、靜脈注射拔除針頭護帽時、靜脈留置穿刺拔出導芯時、抽血拔出針頭時、轉移血樣至試管過程中等。(3)注射器使用后(丟棄時),如使用后重新蓋帽時、處理使用后的未蓋帽的針頭時、放置在床旁車上或治療盤里的針頭;運輸使用后的輸液器或未蓋帽的注射器時等。
3.1.3 人力資源不足 護理人力不足使護士工作時過于繁忙和緊張,可增加護士針刺傷的幾率。
3.1.4 缺乏知識和支持系統 大多數護士缺乏標準的職業防范知識,規范化培訓比較少;醫院沒有對針刺傷的預防及管理而建立相關的措施和規定;我國對針刺傷的管理尚無明確的法律法規;因成本、費用、患者接受度等種種原因使得安全型注射器未能在臨床廣泛使用等。
3.1.5 其他因素 如操作時采光不足或環境受限;搶救和處置患者時患者或其他人員的突然移動;過于緊張的搶救氣氛使得操作失誤等。
4 防范措施
4.1 加強護士職業防護教育,提高對針刺傷的認識
建立職業防護管理小組,組織對護士的職業安全教育培訓,加強針刺傷的教育,提高急診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使她們對每一個針頭的處理都非常重視[1]。告知護士,針刺傷后最嚴重的后果是感染HIV、HBV、HCV等傳染病,糾正她們的僥幸心理,使之主動預防針刺傷。
4.2 加強管理,提供保障
護理管理者經常督查護士的操作規程,保證護理人員編制合理,為護士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如合適的手套、傷害發生后免費檢查、防治等[2]。呼吁全社會都應關心和支持醫務人員,使他們有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和強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統。
4.3 提倡安全注射
WHO對安全注射的定義:(1)對接受注射者無害。(2)不使衛生保健人員因接觸注射而產生任何危險。(3)注射器產生的廢棄物不對社會構成危險。
具體應做到:(1)注射前將手洗干凈,在一個清潔明亮寬敞的環境中進行注射;(2)操作過程注意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原則;(3)永遠使用經過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注意“一人、一管、一針頭”;(4)絕對不要用雙手將針帽套回被污染的針頭;(5)盡快準確地將用過的針頭和銳器丟棄至專用的容器中;(6)時刻記住自我保護措施;(7)盡可能使用安全注射器、自動毀形注射器、安全型套管針等進行各種注射。
4.4 規范操作要求,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1)注射器使用前:提倡單手重新蓋帽技術,使用重新蓋帽裝置。(2)注射器使用中:注射過程中要帶手套,整個操作過程中應從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張,可尋求幫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統;在手術室中,使用消毒盤傳遞器械,不要直接傳遞;將輔助靜脈管路與無針系統連接等。(3)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對使用過的針頭重新蓋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針頭;使用后的針頭應立即丟入尖銳物收集箱,尖銳物收集箱應放在注射器使用處;禁止運輸未蓋帽的針頭及將針頭存放在床邊、治療車頂部或治療盤內等。
4.5 針刺傷后的緊急有效處置
(1)保持鎮靜;(2)迅速、敏捷地按常規脫去手套;(3)健側手立即從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受傷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對減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時,用流動的凈水沖洗,并用抗菌肥皂清洗受傷部位;(4)碘酒、酒精消毒受傷部位;(5)記錄和報告受傷者情況,所涉及患者的資料等,將受傷情況、處理方式及時、準確、完整記錄在案;(6)向本科室和相關部門領導匯報,啟動應急預案,并做跟蹤隨訪。
【參考文獻】
[1]應菊素,徐國英,王晶.急診護士對針刺傷的認識及針刺傷心理狀態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3):204205.
[2]戴青梅,王立英,劉素美,等.醫護人員職業性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 (3):532.
[3]李紅梅.減少護理工作中的意外針刺傷[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