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針刺傷的措施
【關鍵詞】 護理;針刺傷/預防和護理;針刺傷/病因學
隨著醫療護理事業的飛速發展,護理程序中的有創性操作不斷增加,這無形中增加了由血液暴露引起的血緣性疾病的機會。中國2003年調查報告,80.6%的醫務人員發生針刺傷,健康醫務人員血源性傳染病80%-90%是針刺傷所致[1]。我們必須強化安全意識,嚴謹操作,避免針刺傷。筆者就可能發生針刺傷的原因和對策簡要探討如下。
1 造成針刺傷的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帶有針頭的注射器引起的損傷占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與靜脈輸液相關的因素造成近一半的損傷事故,在醫護人員中,接觸病菌最大機會的是護理人員,所以護理人員被損傷的幾率最大[2]。
護理操作中,把使用過的帶針頭的注射器或者其他銳利的器械重新放入容器中在操作過程中把針放在病人的床頭或其他不應該放置的地方,在注射完畢為病人拔針時突然與人發生碰撞,處理廢棄的輸液裝置(把銳利的針頭和輸液器剪斷),如此疏忽大意都可能發生針刺傷。
由于沒有解釋清楚或者沒有固定好病人的體位,病人因為緊張或疼痛有可能突然抖動造成針頭或器械滑脫,以及在針頭拔出套管橡膠塞后出現回血時,都容易發生暴露傷害。
使用過的尖銳針頭或器械刺穿收集箱,或者將用后的尖銳針頭和器械放入已經過滿的收集箱,再進行嚴密封閉收集箱時,都有可能造成操作者被刺傷的危險。
2 預防針刺傷的措施
雖然完全避免事故是不可能的,但事故與護士的操作肯定有很大關系,完美的操作應該帶來完美的結果。因此護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規范操作,盡量減少事故發生率[3]。
2.1 戴手套 盡量在操作時戴手套,這樣就避免了操作者的手與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質接觸,其目的是雙重性的,既保護醫護人員,也保護了病人。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穿一層乳膠或聚乙烯手套,醫護人員接觸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觸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由此可見,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
2.2 規范操作 在使用器械時,始終不讓指尖觸及針頭,同時確保沒有人緊挨在操作者的前后左右,或操作者在經過的路上沒有其他人;搶救病人時拿著帶針頭的注射器要大聲提醒周圍的人躲開;不要隨便把器械交給其他人,嚴格按著標準的操作程序執行,不能有一點疏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
2.3 及時回收用過的注射器 用過的注射器應該立即放進防刺穿、防漏的醫療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終不要碰到收集箱,小心謹慎地將針頭丟入容器。收集箱應該放在操作方便而又安全的地方。不要將針放入已經過滿的收集箱中,相關工作完成后再脫去手套,脫掉手套后立即洗手。
2.4 嚴密觀察病人的情況 不能忽視病人的感受,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情況,衡量他們在接受治療時的舒適程度,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對自我意識很強的病人,如果操作者感到不舒服或預感到病人可能出現問題時,不要貿然操作,應該盡量尋求幫助。
2.5 注意操作環境 注意環境對操作者的影響,如果工作空間過于擁擠狹小,探訪者和障礙物過多,光線不夠明亮,應該在操作前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防患于未然,確保操作順利,避免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于荔梅.做好職業暴露防護利己利家利社會[J].護理資訊,2005,10(2):2.
[2]毛秀英,吳欣娟,于荔梅,等.部分臨床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3,9(6):40.
[3]任小英,鄧 敏.護理人員工作中被針刺傷調查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