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臨床護士發生針刺傷情況的調查
【關鍵詞】 臨床護士 針刺傷
護理人員在醫院工作中面臨多種職業危險,其中針刺傷是導致職業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徑[1]。由針刺傷所造成的職業暴露而引發血源感染的潛在危險正日趨嚴重[2]。大量研究證實:護士是發生針刺傷及感染和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3]。
對象與方法
對象:從長春市9所綜合醫院中隨機抽取護士900名進行問卷式調查。
方法:護士針刺傷情況調查表為自行設計,開放式問卷,專人發放。內容主要有:①針頭用后處理情況;②是否被針頭刺傷及發生頻率;③刺傷環節及發生地點、原因;④刺傷后處理針刺后有無報告;⑤有無接受銳器傷的防護知識培訓;⑥乙肝疫苗接種情況;⑦有無針刺傷登記上報制度共18項相關問題。發放900份,收回882份,有效調查表為880份。
統計學處理:對每1份收回的調查問卷進行檢查,將不合格的篩除,再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
被針頭刺傷情況及發生頻率:被調查880名護士中692人曾發生過針刺傷,發生率78.6%;共發生針刺傷2728次,被調查者年人均被刺傷3.1次;692中有433人被污染針頭刺傷率62.5%。
刺傷環節:吸取約液、配藥加藥851人次(31.2%),給抽好的動脈血氣針頭封上膠塞3人次,抽血時將血注入試管2人次,拔針308人次,取F針頭71人次,肌肉注射5人次,重套針帽739人次(27.1%),毀形浸泡、收廢棄針、清洗器械567人次(20.8%),靜脈穿刺30人次。
調查中有1012例次回答了針刺傷發生原因:操作者刺傷自己744例次(73.5%),配合中被刺傷92例次,病人躁動引起103例次,被其他操作者刺傷73例次。
2728例次針刺傷發生時間:調查結果示示,護士在操作前發生針刺傷的889例次,占總例次的32.6%;在操作中發生針刺傷的712例次,占26.1;操作后發生針刺傷的1127例次,占41.3%。
對于針刺傷的防護情況的調查:針刺傷后立即擠血+沖洗+碘伏消毒的占44.8%,其余為非正確處理或不處理。針頭用后處理放在特制的標志明顯的硬塑料盒里的護士占62.5%,放在專門盛放針頭的內襯污物袋的桶里的護士占46.8%,放在普通垃圾桶里的護士0.5%。接種了乙肝疫苗的護士占81.6%。防護措施執行情況:操作時不戴手套的原因,操作不方便31.2%,嫌麻煩占40%,節約成本占26.4%,忘記戴占2.4%。
討論
加強安全操作技能訓練,規范操作行為,是保證職業安全的重要環節。應要求護士養成良好的操作行為,立即并小心地處理使用過的針頭。另外,護士在操作后習慣回套針帽,也是造成刺傷的重要原因。加強針器廢棄物處理及丟棄過程的管理。為護理人員提供符合國標標準的針器收集容器是非常有效的防范措施。
重視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后的心理問題,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建立嚴格的登記報告制度,是保持健康的護理人力資源的重要環節。應加大職業防護管理力度,護理人員在發生了醫療銳器傷害后,要將銳器名稱、傷害部位、是否受感染等做詳細記錄,以便及時評估。一方面可追蹤護理人員受傷害的情況,另一方面可不斷總結避免銳器傷害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李映蘭.美國護士預防經血液傳播疾病的意識和措施.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633-634.
2 Mishal,Y,Yosefy C.Risk oftransmission of viral disease by needle punctures and cut in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s.Harefuah,1998,135(9):337-339.
3 李紅梅,李文濤編澤.減少護理工作中的意外針刺傷.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