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不單要關注患者身體的健康,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
理狀態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反之,則延緩疾病的痊愈。作為護理人員,我們要通過良好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樹立信心,正確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促
進患者早日康復。
腦出血患者多起病急,病情重,心理護理顯得尤其重要,淺談體會如下。
1 對疾病的恐懼、焦慮
腦出血大多突然發病,常會導致患者語言肢體功能障礙,表現為言語不清,失語,單側或雙側肢體麻木、乏力、癱瘓。不管是語言功能還是肢體功能障礙都是患者所
不能立即接受的,會表現為焦慮、恐懼不安。此時應穩定患者情緒,告知其發病原因及誘因,多關心患者,使其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
2 對環境和患者角色的焦慮
患者從普通社會角色轉變到患者角色,遠離正常生活環境,面對陌生的環境,會缺乏歸屬感,對周圍環境充滿猜疑,此時護士要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主管醫生、主
管護士、病區主任、護士長以及同病室患者,使患者能很快融入當前環境,產生歸屬感,能夠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促進康復。
3 對治療的失望
腦出血的治療存在個體差異,語言肢體功能的恢復所需時間不同,急性期治療時,語言及肢體功能一般很難恢復到患者預期的水平。長期的輸液服藥,也會使患者產
生厭煩情緒。此時,要對患者表示理解,多與患者溝通,引導患者多方面看問題,多講成功案例,建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醫務人員還要做好患者家屬的思
想工作,啟動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積極因素,促進患者康復。
4 康復期的顧慮
腦出血患者急性期治療時間是有限的,出血一旦吸收,日常治療就以康復訓練為主了。腦出血患者的恢復速度和程度也是因人而異的,大部分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功
能障礙,患者擔心自己無法恢復至以前水平,成為殘疾人,給家庭、社會造成負擔,擔心自己以后的生活。中年患者對工作、家庭、生活、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等產
生很深的焦慮。老年人則擔心拖累子女,此時要特別做好家屬的工作,鼓勵家屬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對于患者一點點微小的進步都要
善于發現,真誠鼓勵,耐心講解,禁止嘲笑患者,更不能隨意表現失望情緒。醫務人員要從專業的角度向患者及家屬教授康復訓練的正確方法,防止患者在自行訓練
時造成損傷。
總之,良好的心理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緒,樹立信心,促進疾病康復。因此,臨床護士不要只是重視專科治療,更要認真做好心理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