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顱腦外傷因病情突然,傷及中樞神經系統,病死率和傷殘率極高,歷來被視為人體創傷之最險要者。顱腦外
傷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或給他們遺留生理、行為、認知和社會性殘缺[1]。同時也使患者及整個家庭陷入混亂狀態,從而出現生活秩序混亂、緊張、焦
慮、憂郁、恐懼、無助等負性情緒,并帶來巨大持久的壓力和痛苦,嚴重地影響患者及家庭對疾病的應對能力,反過來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護理和康復。如此循環
往復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和極為不利的影響[1]。因此,認識顱腦外傷患者家庭的應對能力和方式,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家庭的應對
能力,維持患者的家庭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陽新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共收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59例,采用方便抽樣方法選取26例患者家庭。患者住院時間最短36天,最長181天,平均96天。
1.2 方法
在征得患者親屬同意后,對患者家庭中的主要成員,包括患者的父母、配偶及成年子女進行訪談,一般進行3~4次,每次大約進行1 h,采用非結構式訪談方法,讓患者家屬說出自己的感受,調查者以筆記形式記錄整個訪談過程和內容。
2 結果
本次調查了26例患者家庭計58例患者親屬,其中男27例(46.6%)、女31例(53.4%),年齡19~63歲,平均42.5歲。對訪談過程和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結果發現家庭應對方式均存在四個不同的心理階段。
2.1 震驚緊張,不確定期
由于患者突然受傷入院,且病情危重,家屬一時難以做好心理調整,加之對疾病相關知識缺乏,各種儀器使用及管道的放置,表現為高度緊張和不安,對患者的細微變化表現出極度敏感,甚至一些正常的反應也會感到不安,此期對醫生護士的要求相當高。
2.2 接受適應期
家屬經過2~3天后,其心理上逐漸接受了患者受傷的客觀事實,此時能有效地控制情緒,保持樂觀的態度,合理、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積極主動配合醫生護士的工作,關心疾病發展。
2.3 抱怨不配合期
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短期內病情無明顯的好轉,同時因為患者生理行為特殊,照顧者要盡力彌補代替患者在家庭社會作為父母、子女、丈夫或妻
子,決策者或情感支持者的角色[1]。同時患者喪失勞動力、親屬分身照料導致收入減少,醫療費用大量支出,家庭往往出現角色沖突,無助等負性情緒,進而不
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遷怒于醫生醫術不夠高明,面對護理人員的基礎護理,會認為無關緊要,認為護理人員避重就輕,甚至為了一點小事與護理人員爭執。
2.4 理解配合期
此期家屬能正確面對現實,重新認識壓力源,主動掌握形式,增加家庭凝聚力和融合性,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取得多方支持。
3 護理對策
3.1 震驚、緊張、不確定期護理對策
熱情接待患者及親屬,介紹醫生、護士、住院環境與制度,主動介紹各種儀器使用及管道放置的目的、重要性、注意事項,講解患者的病情、病因、正在
采用的治療方案及預后,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幫助他們接受現實,認識疾病;對親屬的反復提問耐心傾聽、解釋,任何操作前都要耐心細致的解釋,減少患
者及家屬的不安,以取得理解配合。仔細了解患者家庭狀況,初步掌握患者及家屬的性格類型,為建立良好的關系作準備。
3.2 接受適應期的護理對策
家庭經歷了疾病初期的震驚和不確定感后,最典型的應對策略是開始接受現實,合理積極尋求解決問題辦法,計劃家庭任務分配,此期建議:(1)有效
建立護士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支持關系。Reider[2]認為,當家庭獲得有效的支持時,能促進其應對的能力和效果。因此護士應積極主動地為患者親屬提供有
關患者病情的信息,科學合理地介紹疾病的發展情況,給予健康指導,對親屬采用尊敬的稱呼,讓親屬參與患者護理計劃的制訂與實施等,能有效地建立護士與家庭
之間的支持關系[3]。(2)幫助患者家庭減少無效應對,護士通過對患者家庭的評估,確定家庭的無效應對方式,如親屬通過不停抽煙來掩飾自己的壓力等,建
議并幫助親屬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3]。
3.3 抱怨不配合期的護理對策
一如既往的熱情對待患者及親屬,協助患者家庭處理家庭沖突。(1)護士應加強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協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使家庭成員之間
相互理解,從而減少家庭沖突[3]。(2)開展以患者親屬、主管醫生、臨床心理專家和護士等人員參加的研討會,讓患者親屬訴說自己的感受和應對方式,使醫
護人員在最大限度地為家庭提供有效的幫助,合理用藥,盡可能為其節省費用。(3)向家屬講解基礎護理的重要性,介紹同種疾病清醒康復的病例,增加他們的信
心。大部分家屬經過一段思想的波折后會逐漸平靜、理解配合護理人員,也有個別家庭滯留于此,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進一步加強溝通,給予充分的理解。
3.4 理解配合期的護理對策
及時告知家屬患者病情的好轉,幫助其進一步樹立信心,加強知識宣教和出院指導,如何進行功能鍛煉,利用親情促醒,出院后注意事項等,向家屬提供關于疾病、預后、護理、隨訪安排的信息手冊,減輕患者家庭由于不確定感引起的焦慮[1]。
4 小結
家屬是患者尤其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過程中十分重要且不可缺少的角色。正因為這層緊密相連的關系,家屬的情緒尤其是患者主要照顧者情緒會隨著疾病發展的
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的心理反應,家屬的情緒對患者的心理及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護理人員應動態地掌握家屬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提
高家庭應對能力和效果,維持家庭的社會功能,充分發揮家庭在促進和保護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恒,沈寧.顱腦損傷患者家庭健康的研究現狀.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136-137.
2 Reider JA.Anxiety during critical illness of a family member.DC-CN,1994,13(5):272-279.
3 王義茹,高睿,李小妹.危急重病人家庭應對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