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是一種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臨床常需要機械通氣來治療其所導致的呼吸衰竭,挽救生命。無創通氣與有創通氣相比,具有避免人工氣道所引起的各種并發癥(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咽喉損傷、脫機綜合癥等)的發生,保留患者說話、吞咽功能,提高軀體舒適感。理論上此種治療方法能使患者更容易接受,但在臨床實踐中發現,部分患者出現人機配合情況欠佳而拒絕或終止繼續治療。針對這種現象的產生,對收治的COPD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干預手段,配合臨床治療,發現可提高病人的依從性,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一 臨床資料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診斷符合下列標準:
(1)按1998年9月中華醫學呼吸病學會組織國內學者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診治規范(草案)》,診斷符合COPD;
(2)病情屬于急性發作,即發病時間不超過48小時;
(3)治療前動脈血氣分析提示PaO2〈 60mmHg,PaCO2>50mmHg;
(4)患者意識清醒,能進行言語溝通。
二 健康教育方式
由于個體差異,健康教育方式要因人而異。針對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年齡和有選擇性的對于無創通氣的適應性所導致的健康問題分別給予指導。主要方式有:口頭講解、書面資料、動作示范、座談會等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目的是使得患者和家屬共同掌握疾病的相關預防、治療、康復知識。
三 健康教育內容
(一)上機前指導
護理人員首先應該將患者安置于寬敞舒適的病房內,在一些治療措施例如靜脈輸液、抽取血標本、吸氧等完成之后,以沉著、體貼的語態與患者進行治療溝通。
1.疾病的基本狀況
詳細向患者和家屬交代病情以及有可能出現的疾病轉歸,使其理解機械通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點講解無創通氣相比有創通氣的優越性,例如:可以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保留正常的語言、吞咽功能;完成基本的洗漱習慣等生活行為。目的是減輕患者對于疾病的恐懼感、治療的不確定感以及可以增進戰勝疾病的信心,建立護患之間信任的基礎。
2.無創呼吸機介紹
將連接好管道的無創呼吸機放置于床頭桌上,介紹呼吸機的基本結構以及如何與其配合進行正常的呼吸?梢宰尰颊呤紫仍囍佑|呼吸機口鼻面罩,若無不適感后再進行佩帶。
3.固定呼吸機面罩
根據病人的臉型選擇合適的面罩。若病人面部有異物如眼鏡、敷料、胃管、膠布等或摘去或妥善固定,盡量確保面罩與皮膚之間的緊密接觸。面部消瘦者可在面罩與皮膚之間墊一曾敷料;有義齒者應盡量佩帶;面部豐滿者應注意頭帶與三角帶的松緊程度,以病人可以耐受宜。
(二)上機中指導
在無創呼吸機的使用過程中,除了密切監護生命體征和完成治療操作外,采取多方面的健康教育確保人機配合的舒適性,提高治療效果。
1.適量飲水
若無治療禁忌,應鼓勵病人多飲水,一般不少于2000ml/d,天氣炎熱或出汗較多時可適量增加。這樣不僅可以稀釋痰液,還可以加快機體代謝,促進毒廢物排出體外。
2.飲食指導
上機期間盡量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以清淡、易消化、營養均衡為宜。忌煙、酒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上機期間不宜進食牛奶、未加工的黃豆食品、土豆、地瓜等含氣已產氣食物;痰多者宜多食蘿卜以消積理氣化痰;飲食宜溫熱,避免溫度過涼而導致胃部不適;飲食不宜過飽,避免膈肌上升而影響呼吸。
3.適當體位
使用無創呼吸機的過程中,可以是患者采取坐位、臥位、半臥位或者仰臥位體位。一般要求頭、頸、肩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大程度保證呼吸道通暢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枕頭不宜過高或者管道不應扭曲,以免造成氣道壓力過高而影響呼吸。
4.呼吸訓練技術
有效的呼吸,可以改善肺功能。作為一項訓練技術,不僅用于COPD患者疾病的治療期間,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無創通氣配合運用,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
5.有效咳嗽
COPD患者多為老年人,有著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基礎疾病,肺功能較差、咳嗽力度降低,均致使痰液滯留肺部,影響氧氣交換,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呼吸衰竭。盡管無創通氣可以改善患者無效的呼吸形態,但對于痰多、粘稠、不易咳出者治療效果欠佳。在上機治療期間應鼓勵患者有效咳嗽,一般多選擇在清晨、進食飲水前、睡覺前等時間,不宜選擇在飯后進行,以免造成嘔吐或者食物返流而引起誤吸?人郧皯詈粑3-5次,于深吸氣后屏氣2-3秒,用力連續咳嗽數次,將痰液咳出體外。
6.加強溝通
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意愿,及時根據患者情況調節呼吸機參數。即便是在上機過程中,仍然可以借助手勢、眼神、文字等非語言形式進行溝通交流。
三 結果與討論
COPD患者病史長,病程反復,因嚴重的肺功能損害均存在通氣/血流比例失調,且多為混合性通氣障礙。晚期患者極易因呼吸道感染等導致嚴重的呼吸衰竭而反復住院治療,故迫切需要一種簡單、無創、患者容易接受而療效肯定的通氣支持。無創通氣雖有其獨特的治療優越性而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但仍存在著部分原因而影響患者的依從性,直接干擾治療效果。
1.心理應激
多見于第一次住院且安置在監護室的患者。與環境陌生、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缺乏、恐懼、不良心理刺激有關。部分患者均在首次接受無創通氣治療時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懷疑以及對治療的恐懼,其中1例患者因為目睹病友的逝去而強烈拒絕上機治療;5例患者表示監護儀器報警聲音影響休息以及增加對于疾病治療的不確定感。針對這些現象,通過護理健康教育正確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集中各項治療護理操作、改善病室環境、減少不良刺激等措施,保證患者順利完成治療。
2.不良反應
無創通氣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痰液潴留、氣壓傷、胃脹氣、面罩漏氣等。經過臨床治療護理發現除了正確的飲食指導外,飯前給予促進胃動力藥物如嗎叮琳,可以有效地減輕胃脹氣;面部涂以少許潤膚露可以避免皮膚干燥或者受壓持久而導致的局部肌膚糜爛;咳嗽無力者經指導仍不能將痰液排出體外時,可以給予霧化吸入、翻身叩背、負壓吸引等措施避免痰液潴留。
3.家庭支持系統
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助于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由于COPD患者極易受到交叉感染,原則上應盡量減少家屬探視,控制探視時間,為滿足患者對于家庭、親情的需求,除了護理上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疏導安慰外,鼓勵患者與家屬借助信件、電話、手機短信等通訊方式進行感情交流傳遞。
隨著醫學模式與健康觀念的轉變,人們對于健康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維持生命和沒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要不斷的保持和促進健康。護士不僅要對患者的疾病提供治療與護理,還要為促進患者的健康提供相應的服務,教予患者相關的疾病保健預防康復知識與技能,使其對于疾病防患于未然。正確的對待疾病,減輕心理負擔,調動主觀能動性,自覺配合醫療護理,減少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避免疾病的復發,增加患者的自護能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