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9月10日,市衛生局組織全市13家質控中心對市局直管的23家醫療機構,進行為期12天的上半年質控檢查,按照市衛生局部署護理質控中心結合《醫院評價標準》對各醫療機構進行了檢查,現將檢查中值得各單位借鑒之處及普遍存在問題匯總如下:
【值得借鑒之處】
1. 護理不良事件能及時逐級上報,追蹤記錄完整:每項不良事件有科室分析、醫院處理意見,質控中心專家反饋意見,并有結果追蹤記載。
2. 護士個人技術檔案全面,信息化管理:全院護士個人信息均錄入電腦,信息管理。
3. 護理質量考核標準每半年修訂,體現了持續改進。
4. 護理質控材料匯總、分析全面,有創新。
5. 護理工作考核指標將工作量、重患量結合在一起,有創新。
6. 核心制度結合新的管理理念進行修訂。
7. 預防不良事件警示標識醒目、新穎;壓瘡(院內、院外)發生分別逐級上報、院里有跟蹤記載。
【普遍存在問題】
一、 健全護理管理組織體系
1. 三級(二級)質控材料記錄匯總、分析不規范;或未按標準執行
2. 院業務培訓:科室業務學習筆記無體現或兩者不一致,個別醫院有業務學習計劃,無講義及簽到
二、 護理人力資源管理
1. 個別醫院未制定特殊護理崗位人員的準入制度
2. 護理人員技術考評檔案未建立或未更新
3. 病房護士與床位比未達到1:0.4;重癥監護室護士與床位比未達到1:2.5
4. 特殊護理崗位(如ICU、急診室、手術室)三年內專科護士培訓率三級醫院≤85%;二級醫院≤70%。
三、 護理工作制度、崗位職責和規程
1. 無護理缺陷及護理差錯事故定性標準或不完善
2. 無貴重儀器保養制度或不完善
3. 無貴重儀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或不完善
4. 護士對崗位職責或周日程掌握不好,個別護士周、日程概念混淆
5. 相關制度不完善:如重點環節《轉交登記制度》《壓瘡的管理報告制度》《護理缺陷、護理差錯事故定性標準》《識別標識制度》
四、 護理質量和持續改進
(一).病區管理:
1.個別醫院ICU、治療室布局不合理,無緩沖間
2.治療室內處置柜無標識或標識不醒目;標簽或登記與實際物品、藥品不符;內用藥、外用藥消毒劑混放;部分搶救藥未按要求避光保存;
3.冰箱內儲存的冰袋,使用自制飲料瓶欠規范
4.重點環節轉交登記未建立或交接內容、項目不全
5.配藥后空安瓿未按要求保存
6.杜冷丁使用登記項目填寫不全
7.個別醫院口服藥由護士擺藥,不符合規定
8.個別醫院病室亂,患者未按要求著裝,陪護坐(或躺)在病床上
(二).基礎護理、專科護理
1.個別急診入院患者基礎護理質量不達標,如指甲長、胡須長、皮膚不潔等
2.吸氧患者流量與醫囑、護理記錄不符
3.術后病人臥位與醫囑不符,或半臥位角度不夠
4.患者及家屬對健康教育指導內容(包括飲食、活動、用藥、注意事項等)不了解
5.醫囑級別與重患病情不符,護士未按病人病情觀察,只盲目執行醫囑級別,易出現護理隱患。
(三).護理記錄
1.護理記錄的書寫內容欠規范,過多描述病人既往史,長、短醫囑內容抄寫的太多;部分主觀描述語言多,護理問題、措施、效果、記錄較少,并缺少動態、連續性記錄。
2.護理操作:(如靜脈留置針)無置針前及拔針后評估
3.特殊處置:(如輸血)執行時間及護理記錄時間不一致,個別醫院無輸血開始、結束時間及輸血過程記錄
4.特殊用藥:如地高辛,無用藥前心率的測量及記錄;或抗凝藥無用藥后觀察及健康宣教指導
5.患者及家屬對健康宣教內容(飲食、活動、用藥注意事項等)不了解
6.試敏結果記錄時間與實際不符(早于醫囑時間或與醫囑時間一致)
五、 護理安全
1. 應急預案護士掌握不熟練或不靈活
2. 醫囑查對不嚴謹,聯系醫囑與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單不一致或無聯系醫囑
3. 護理隱患或缺陷,只在科室討論,未上報護理部
4.昏迷、意識不清患者無床檔,行動不便患者無防跌倒措施或警示標識
5.個別醫院未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