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MICU的護理
【關鍵詞】 PICC
[摘 要] 通過對60例重癥病人行外周中心靜脈PICC,股靜脈PICC的觀察護理,認為此管留置時間長,無感染和血栓形成導管敗血癥的發生,可準確測量中心靜脈壓,了解心肺、腎功能情況,提高搶救成功率,減輕了護士工作量和病人反復穿刺的痛苦。
[關鍵詞] PICC;靜脈輸液;內科重癥;護理
內科重危病人特點高齡,大多數靠呼吸機輔助呼吸,病程時間長,血管條件差,病情變化快,隨時遵醫囑注入藥物,時間抗生素的應用,所以保證有效的靜脈通路是
至關重要的。為提高危重病人臨床搶救成功率,近幾年來,對我科60例危重病人,根據病人情況,分別采用了外周中心靜脈PICC,股靜脈PICC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在我科住院共60例,年齡在48歲~98歲,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均為慢性阻塞性疾病、腦出
血、腦血栓、心肺復蘇術后、重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腎功能不全等靜脈置管保留時間最長可達1
a,穿刺部位常采用外周中心靜脈及股靜脈,穿刺成功率高,無一例感染發生。
1.2 用物
美國BD公司4FPICC包一個,無菌手套、肝素液(配制方法:0.9%生理鹽水+肝素鈉12 500 U),可來福或肝素帽、止血帶、紙尺、10 ml注射器、3 M膠帶。
1.3 穿刺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將右手臂伸直外展,與軀干呈45°~90°,測量出靜脈長度,采用“一字型”外測量法確定穿刺部位至上腔靜脈的長度[1],鋪治
療巾,選擇時前正中靜脈10 cm范圍內艾利克消毒皮膚3次,待干。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量取PICC管所需的長度,剪去多余的部分,用10
ml注射器抽取肝素液10 ml沖洗導管,檢查是否通暢,扎止血帶,消毒穿刺區10
cm范圍皮膚一次,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穿刺針與皮膚成20°角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見回血后再平行進針少許,左手按壓導管尖端上方1
cm靜脈處防止出血,右手持PICC管緩慢送入預計長度,如果有阻力,應更緩慢送入,避免用力造成植管不成功,到達16 cm~18
cm處,協助病人讓其下頜緊靠右肩部,再緩慢置管,到達所需長度。用注射器抽回血良好,抽出導絲鎖,接二腔可來福接頭或肝素帽旋緊,連接輸液液體,所有抗
炎、化痰、營養藥物均由此注入。用艾利克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用3 M膠帶固定,并填寫穿刺日期、部位、操作者、穿刺導管長度等。輸液結束后,用10
ml注射器抽取肝素液5 ml~10 ml正壓封管。
2 護理方法
2.1 操作前準備工作
操作前,神志清楚病人向其講解植管的目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取得配合并簽字,如神志不清病人向其家屬解釋并簽字。PICC與普通的靜脈穿刺是不同的。要求操作前做好環境準備,保持室內安靜,整潔,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走動,紫外線照射1 h。
2.2 注意觀察穿刺部位
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及有無液體滲漏、外留導管的長度等。穿刺部位每日用艾利克消毒一次,揭敷貼時應順著導管的方向往上揭,避免敷貼將導管帶出造成脫管。選擇彈性好、粘性大、透氣性好的透明敷貼固定。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潮濕刺激及在穿刺肢體測血壓等。
2.3 檢查輸液管是否阻塞
每次輸液開始時,用艾利克消毒可來福或肝素帽待干后,用10
ml注射抽回血,如回血良好,將螺旋輸液器接頭或頭皮針妥善固定。輸液過程盡量先輸注乳劑、刺激性大的藥物在輸注前后用生理鹽水沖管。在為病人更換體位時
應保持導管通暢,防止打折、脫落,每日觀察輸液速度,液體經PICC導管的重力速度一般應達80滴/min以上,如滴速小于50滴/min時,提示導管阻
塞[2]。
如果發現導管阻塞或脫出,應去除敷料,將導管沿與皮膚平行的方向慢慢拔出導管,遇阻力時,局部熱敷半小時后再拔,如仍有阻力,通知醫生,禁止暴力拔管以防導管斷裂。導管拔出后穿刺點給予消毒后用無菌棉球按壓3 min以上。
參考文獻:
[1]王曉婭,徐氚,陳向榮,等.一字型外測量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60.
[2]黃秀紅,趙莉,趙金彩,等.PICC原位管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19 20.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