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應用
【關鍵詞】 PICC
PICC安全、方便易掌握,保存時間長,可避免病人頻繁扎針的痛苦 [1] 。我院2001~2003年對10例化療病人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效果滿意。而護士做好宣教、指導和護理,是充分發揮PICC優點的關鍵。
1 臨床資料
我院應用PICC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胃癌1例,結腸癌9例,置管時間15~123天,平均68天,9例置管一次成功,經攝X線片后,導管尖端位于上腔靜脈,1例置管于頸靜脈經退出后留置鎖骨下靜脈。
2 方法
2.1 術前宣教 給病人及家屬講明PICC置管的目的及意義,講述PICC的優點及存在問題。囑病人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
2.2 物品準備 選用PICC管一條,型號為5Fr,長度65cm,肝素鎖、3m敷料、無菌巾、無菌手套、靜脈穿刺用物一套、生理鹽水10ml,稀釋肝素5ml。
2.3 穿刺點及血管選擇
最佳穿刺點為肘窩下二橫指處,穿刺點過低則血管相對較細,穿刺點過高可能損傷神經及淋巴系統。貴要靜脈直粗,靜脈瓣較少,當手臂與軀干垂直時為最直接的途
徑。經腋靜脈、鎖骨下靜脈、無名靜脈達上腔靜脈,故為首選。其次選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現選擇貴要靜脈5例,正中靜脈3例,頭靜脈2例。
2.4 操作步驟
確定靜脈和插管穿刺點,病人上臂與身體90°角,頭部貼肩部,測量穿刺點與第三肋間的長度為置入管道長度。建立消毒區,扎止血帶,鋪無菌
巾,15°~30°進針,見回血后隔著無菌巾松開止血帶,輕壓穿刺點上方止血,從插桿鞘內撤出穿刺針,將導管推入插管鞘,當導管進入預定長度時,用手指壓
住穿刺點外套管前端的固定導管。退出外套管,以導管為圓心撕掉外套管,再緩慢將支撐導絲撤出,接上肝素鎖。用10ml生理鹽水抽吸見回血后沖洗管腔,稀釋
肝素液封管,妥善固定,并X線拍片確定導管位置。
3 護理
(1)嚴格無菌操作規程,嚴密觀察PICC穿刺點有無紅、腫、熱、痛,液體滲出或硬結,防止發生靜脈炎。本組2例出現機械性靜脈炎,經照燈及涂喜療
妥膏后好轉。(2)穿刺處用無菌透明膜固定,沙袋加壓24h,防止出血。透明膜應在導管置入第1個24h更換,以后每兩天換1次,有被污染、潮濕、脫落者
要隨時更換,記錄置入管道的長度,管道脫出時不可再插進,防止感染。在留置PICC一側的手臂不可扎止血帶、血壓帶。(3)封管,帶管出院期間每周回院封
管一次。輸液后用生理鹽水10ml沖管再用稀釋肝素封管,用脈沖式(間歇推入)正壓封管效果更好。(4)指導帶PICC病人的護理,洗澡時可用保鮮膜包住
術肢兩端,用松緊帶纏住,睡眠時,注意不要壓迫穿刺血管。(5)導管的拔除,在沒有出現并發癥時,PICC一直可用作靜脈輸液、化療通道,拔除時常規消毒
穿刺點部位,然后緩慢的拔出導管,用無菌敷料覆蓋,穿刺點按壓10min。必要時行導管尖端細菌培養并行病人血培養。
參考文獻
1 胡翠環,孫玉梅,劉祥.對30例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病人的調查與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2,37(8):579-581.
作者單位:510180廣東省廣州第一人民醫院鶴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