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監護病房(NICU)是院內感染高危區,醫院感染發
生率為5~25%,胎齡越小或出生體重越低,感染的發生率越高。因為新生兒免疫功能尚不成熟,使新生兒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感染
性疾病是新生兒期主要發病和死亡原因。婦幼保健院屬于專科醫院,每年新生兒科均收治大量高危產婦娩下的或從外院轉來的高危患兒,我們通過加強院內感染控制
的管理,使醫院感染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加強護理是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1 新生兒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新生兒本身的因素
新
生兒普遍易感,尤其是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其對感染的高度易感性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發育不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未成熟的皮膚屏障是細菌進入體內導致
感染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吞噬細胞功能不足,所以其細胞內的殺毒作用減弱,免疫球蛋白系統不能通過胎盤,特別是分泌型IgA缺乏,新生兒易患呼吸道和腸道
感染性疾病。
1.2 醫護人員因素
通
過醫務人員污染的手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是新生兒感染另一個重要途徑,醫務人員手上革蘭陰性桿菌攜帶率為20~30%,由于空氣很少傳播革蘭陰性菌,通過接
觸傳播是很重要的途徑。醫護人員手衛生的依從性低、不嚴格執行洗手制度、缺乏合適的洗手設備、工作緊張沒有時間洗手和對生物安全性的隨意態度、共用擦手巾
等均是院內感染的人為因素。
1.3 侵入性操作因素
醫院感染的發生與侵入性操作有很大關系,由于新生兒免疫功能相對低下,患病新生兒常常需要侵入性器械的使用如氣管插管、靜脈插管、導尿、氣管內插管,這些器械為微生物侵入機體提供了途徑,增加了醫院感染的危險性。
1.4 環境因素
1.4.1 建筑布局不合理 新生兒病房建筑布局不符合醫院感染的要求,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區域,病房不通風透氣,室內墻壁天花板有裂縫、地面不防滑、不便于清洗消毒,床與床之間間隔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
1.4.2 空氣不潔凈 空氣污染是造成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新生兒病房的醫護人員每日查房、交接班、各種檢查治療等,人員行走帶動氣流,或使用風扇致使許多附著在塵埃和飛沫中的病原微生物隨空氣流動飛揚,而造成空氣污染。
1.4.3 醫療用品消毒不嚴 室內的醫療器械和某些固定裝置如導管、插管、霧化器、暖箱、藍光箱、治療車、嬰兒床及空調機以及生活用品如奶具、沐浴用具、包裹嬰兒用物等的污染均是發生感染的途徑。
2 管理措施
2.1 加強管理
管
理層重視是做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關鍵,本醫院管理層高度重視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將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納入醫院管理的重要指標之一。醫院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委
員會及其所屬醫院感染管理科,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制定專門的控制和預防計劃,組織各科室相關骨干,形成醫院感染監控網絡和醫院感染監控管理系統,使醫院感
染管理工作走向全面監控、科學管理的軌道。
2.2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制定新生兒病房消毒隔離制度、工作制度、探視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潔措施、醫療廢物處理規定及新生兒院內感染控制評分標準等系列規章制度。感染科專職人員每月對其進行檢查評分,科室每月自查2次,形成“標準、考核、獎懲”三位一體。
2.3 病區硬件建設到位
在
布局上,新生兒床與床之間應保持1米的間距,設普通新生兒室、隔離室、辦公室、治療室、配奶室、新生兒沐浴室、母嬰哺乳室、出入院處置室、雜用室、儲藏
室、工作人員沐浴更衣室、值班室等。在區分管理上,非限制區,在最外側,包括母親哺乳室、出入院處置室、工作人員沐浴更衣室、值班室、雜用間。半限制區,
在中間,包括辦公室、治療室、配奶間。限制區在最內側,包括各類新生兒室、新生兒沐浴室。各區應有門隔開,標志明顯。
2.4 加強護理管理措施
2.4.1 建立護理消毒隔離常規及質量標準 各類物品的清潔、消毒、滅菌法及對新生兒病房消毒隔離的具體要求。制定各項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圖,做到各項操作規范化,以保證消毒措施的實施。
2.4.2 加
強業務培訓 制定醫務人員院內感染知識培訓計劃,利用崗前培訓、定期培訓,規范化培訓內容,對各級醫護人員進行院感染相關知識特別是消毒滅菌技術培訓,
牢固樹立消毒隔離觀念,嚴格執行消毒滅菌常規。對各級監控員、衛生員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短期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知識。
2.4.3 建
立信息反饋制度 科室監控員發現院感染病例要在規定時間內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感控科專職護士定期下病房巡視,以便掌握新的動態。科室監控員每月定期不
定期對本科室的院感染工作進行檢查,護理部定期與不定期組織消毒隔離的檢查,檢查制度落實情況,特別是尋找薄弱環節,及時反饋,以制訂措施,限期改正,保
證終末消毒的質量,將消毒隔離質量歸入護理達標考核內容中。
2.5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2.5.1 認
真做好室內清潔衛生 各種醫療器械、如導管、插管、霧化器、暖箱、藍光箱、紅外線搶救臺等的消毒必須規范,凡常與病人接觸的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體
溫計、奶具等采取有效的消毒方法。地面每日消毒液拖地3~4次,床頭桌每日用消毒液擦洗2次,每日定時通風透氣,保證室內通風2~3h。使用凈化器消毒空
氣。
2.5.2加強隔離措施 加強對患兒的隔離、消毒和護理,醫務人員及時了解每個感染兒的病因,對需要隔離者應立即隔離,當病兒發生相關疾病時,立即進行隔離治療。對使用呼吸機的重癥患兒,應每天或隔天更換呼吸機管道和冷凝水。
2.5.3 手
的清潔和消毒 護士長組織訓練全科醫護人員學習衛生洗手六步法,并進行考核,要求人人過關。采用非手觸式水龍頭開關,配備洗手后擦手的干凈毛巾,做到一
人一巾一用一消毒。每位患兒床單位旁放有含酒精消毒液供再次擦手消毒用。規定每次檢查、治療、護理前后,出入隔離室,接觸具有傳染性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
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時均要洗手。
2.6 加強患兒的基礎護理
2.6.1 皮膚護理 每日必須認真做好沐浴保持皮膚清潔,新生兒洗澡視病情而定,一般每日一次,重癥監護室的新生兒按需要洗澡和擦澡,特別注意頸周、耳后、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折處有無破損、膿點、紅疹等。
2.6.2 做好口、鼻、眼的護理 保持新生兒眼睛的清潔,如有分泌物,用生理鹽水或硼酸棉球自內眥向外輕輕擦凈,再用眼藥水滴眼,每日2次,以防結膜炎。
2.6.3 臀
部護理 要注意勤換尿布,沒有一次性尿布者,要求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棉布,每1~2h換尿布一次。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擦凈,必要時涂鞣酸軟膏保護皮膚,避
免大小便刺激而引起紅臀。包裹嬰兒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用過的被服放帶蓋的桶內,不要隨意扔在地上,更不能與其它污物混放,每日送洗衣房單獨清洗和消毒
處理。
2.6.4 臍部護理 每日洗凈后用雙氧水擦凈臍部,用等滲鹽水擦洗,再涂碘伏。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