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士壓力與對策
婦產科是一個高風險、高強度,具有緊急搶救性、多學科綜合性、應急應變性強的科室。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法制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醫療質量、護理質量、醫療護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頒布實施,醫療民事訴訟案例的日益增多,新聞媒體的夸大報道,護士唯恐差錯事故的發生,造成其心理壓力增大。
一、 原因
1、 人員配置不足 近年來隨著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臨床工作量也隨之增加,特別是國家“降消”項目的實施,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使原本數量已經不足的護理人員更加奇缺。加之醫院上班時間輸液任務重,護士工作多忙于基本治療,床邊護理時間少,根本不能滿足病人生理、心理需求。
2、 工作的超負荷性和高風險性 婦產科是各級醫院內風險性較高的科室,時刻面臨的是兩條生命的安危,由于職業的特殊性、疾病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及醫療技術的局限性,使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由于人員不足,加之婦產科急診較多,護士頻繁倒夜班使護士的工作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失去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護士睡眠障礙,胃腸功能紊亂,激素分泌紊亂,記憶力減退,長期的緊張心理易造成慢性疲勞綜合征。另外,潛在的職業傷害也影響護士的心理健康,如:患者體液污染、器械誤傷、紫外線照射、聽胎心及接生過程中長時間腰椎前屈,增加了腰椎和腰肌的損傷。
3 、 護士自身因素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方向和內涵也在拓展,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是越來越高,造成護士智能上的壓力,工作負擔重,非護理性工作太多,導致護士淡化了對護理的專業概念,不能正確認識自身的工作價值和意義,不能科學地進行自我調節,造成心理疲憊。另外婦產科護士均為女性,年齡在25~40歲,上有老人,下有子女,在家中還要承擔家庭主婦的角色,由于頻繁倒夜班,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角色,家庭內負性情緒增加,影響家庭和睦。
4 、 社會地位及經濟待遇偏低 護士工作被認為是替患者打針、換藥,端屎、倒尿,她們的辛勤勞動和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承認,獎金福利偏低,晉升及繼續學習深造機會少,嚴重傷害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二、 對策
倡導社會各界尊重和愛護護士,醫院各級領導要注重對護士行為心理的管理,改善護士工作環境,調整人員配置,協助護士正確認識和緩解壓力,更多地給予護士激勵政策如獎金分配傾斜政策,深造學習、晉升晉級優先政策,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
正確教育和引導護士熱愛護士職業,加強工作責任心,培養護士的愛心和耐心,充分認識護理安全的重要性,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技能,降低醫療風險。同時要正確處理和協調好各種人際關系,從容應對各種壓力,作一個善良、平和、自律、熱情、敏捷的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