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完畢拔針方法的探討
補液方法,在臨床治療中有不容置疑的首要位置。隨著醫療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斷提高,不僅應該重視“一針見血”率,而且要求在輸液完畢時“無痛性”拔針和拔針后“無瘀血”。拔針不當往往使病人對“吊針”望而生畏,產生恐懼感,造成緊張心理而加重疼痛;長期輸液的病人和老年病人因血管脆性增高,在拔針后易形成皮下瘀血,影響血管清晰度給下次輸液造成極大困難。筆者在多年的護理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技術,克服了上述兩個問題,現就該課題進行如下探討。
1 “無痛性”拔針
由于頭皮針針頭及藥液對血管、皮膚的刺激,拔針時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疼痛,為減輕和避免疼痛應注意如下幾點。
1.1 做好心理護理當病人過度緊張時,血管易痙攣,拔針時易產生疼痛。因此,輸液完畢需要拔針時應首先做好心理準備,設法讓病人身心放松。告知病人準備拔針了,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然后向病人講明拔針時及拔針后應注意的問題。
1.2 保持適宜的方向迅速拔針拔針前徹底清理固定針頭的膠布,右手拇指與食指捏住針柄,防止針頭轉動并同皮膚保持5°~20°角,然后將針頭迅速拔出。
1.3 針頭未拔出前,不可用棉球緊壓針頭以免針頭受壓后貼住血管壁產生刺激性疼痛及增加血管壁、皮下組織、皮膚對針頭的阻力而加重疼痛。正確的方法是:準確拔針的左手拿棉球輕輕放于需按壓處,在針頭拔出后可將棉球壓緊。
2 防止淤血
2.1 針頭拔出后應注意棉球按壓的部位和時間正確的按壓部位是針頭進血管處而不是進皮處。我們在穿刺時通常是在進皮后先將針頭沿血管上方平行一段再進血管,這樣就形成了兩個“針眼”,其間有一定距離。如果按壓皮膚上的“針眼”,而不按壓血管上的“針眼”,則血液仍會流入皮下形成瘀血。按壓時注意勿揉,并保持1~2s。
2.2 拔針時先將輸液器關閉 防止在拔針過程中藥液漏入皮下。
2.3 囑患者在拔針后局部暫勿用力如:手背輸液時應防止拔針后腕關節立即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