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充足的護士人力資源配制是保證ICU護理質量的首要前提。綜合ICU中病人與護士的比例至少應達到1:2~3,專科ICU中比例至少應達到1:1~2。
一、概述
重癥護理是指對人類現存的威脅生命的情況或潛在的健康問題,作適當的診斷及處理的措施。重癥護理為病人提供持續加強性的護理及措施,使病人的病情恢復穩定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維持病人的最佳健康狀態。
二、危重病人的特點
生命體征不穩定。
病情變化快。
兩個以上的器官系統功能不穩定、減退或衰竭。
病情發展可能會危及到病人生命。
三、危重病人的監護
主要是對危重病人可能發生器官、系統功能衰竭前功能減退的一些征象進行及時、連續和系統地嚴密監測和治療,防止多器官系統功能衰竭的發生,從而為治療原發病贏得時間和機會,進行有效的專科治療和護理。
四、ICU的基本設置
多功能醫療柱、通風系統、中心監護儀、床邊監護儀、呼吸器、麻醉機、心電圖機、除顫機、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起搏器、氣管插管及切開急救器材、血濾機、支氣管鏡、電子計算機等。有條件的應配備血液氣體分析儀、床邊X線機、動脈內氣囊反搏器等設備。
(一)多功能醫療柱—吊塔
多功能醫療柱是在ICU、CCU及重癥監護室中使用的一種先進可靠的設備。它不僅保證了所有氣源和供電終端有效地集中在設備上,而且像座橋般伸
展在工作站中心之即病床之上。可移動的運載架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各種所需儀器設備,使之不與地板相接觸。裝置運載架可做旋轉,從病床上任何角度都能見到裝置
的正面部分。
優越性:
1.設備集中,可大大增加空間,提高急救效率。
2.設備可上下移動、旋轉,增加醫護工作的自由度。
3.環境檔次高、井然有序。
4.可任意擴展安裝設備。
5.用電安全。
(二)通風系統
單獨進風、回風系統(上進風、下排風)。
五、完整的病床單位
病床以可控制床頭、床尾及兩側床體高低并有床檔保護的為佳。床單位常規設置有床邊監護儀、呼吸器、簡易呼吸囊、聽診器、吊頂輸液軌道、醫院中心控制的供氧管道、真空負壓及壓縮空氣等裝置、除顫機、多功能電源插銷若干及地燈。
六、ICU護理人員的配備
ICU的護理工作量比普通病房繁重緊張,考慮到護士有休假、病假及產假,為了使每個病人24小時均有一名護士護理,故每張床需要3~4名護士。
現國內很多醫院都很難達到這一標準,有關部門尚無ICU護士編制的具體規定。但綜合ICU中病人與護士的比例至少應達到1:2~3,專科ICU中比例至少應達到1:1~2。
ICU充足的護士人力資源配制是保證ICU護理質量的首要前提。護理人員配備不足必定會給醫療護理質量和安全帶來隱患。同時ICU護理人員結構要合理,各級護理人員的職責要明確。
關于ICU護士的培訓,國內起步較晚,北京已開展此項工作。經過ICU專業技術培訓的護士應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應持證上崗。我國與國外在這方面管理上存在很大差距。,各醫院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培訓ICU護士。
七、ICU的病室環境要求
中心護士站應設在所有病床的中央區。
ICU每張床的占地面積應比普通病室的要大,一般宜在15~20cm2左右。相鄰床位可根據需要使用玻璃間隔或隔離簾,以便于臨床觀察和操作為原則。
設置單獨的隔離病房。遇有嚴重感染、傳染、免疫功能低下等病人應及時與其他病人隔離。
病房要有通風設備(上進風下回風)。
每個房間應配有流動水洗手設備。
每張床床頭應設有醫院中心控制的高壓氧氣管道、真空負壓及壓縮空氣裝置等。
每張床床旁應設有多功能電源插頭。
可控制病床床頭床尾高低,床體兩側有可升降的床檔保護裝置。
ICU內的照明應以病人及醫護人員適宜的強度而定。夜間使用較暗的壁燈,床位上方的吊燈應盡量減少,以免病人感到耀眼。急救時要有足夠的亮度。
各病床前應有醒目的時鐘,以滿足病人對時間概念的需求,同時便于醫護人員工作。
每張床床旁應有緊急呼叫系統,以備緊急情況下使用。
病室內所有物品尤其是急救物品放置位置要固定,每日應有專人檢查。
八、ICU的護理管理
(一)護理管理的重點:質量、安全、服務。
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護理質量的核心問題體現在護理工作應是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滿意的服務。質量管理應體現服務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病人的醫療護理安全,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基本保證。
(二)ICU的管理原則
1.病室有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及規程,各項治療、監測和護理措施應遵循及時、連續的原則。
2. 護士不能離開病人,這是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最基本的保證。
3.所有病人均為特級護理,記護理記錄并有護士簽名,護理工作要責任到人。
4.急救設備和措施應常備。搶救用物要有專人負責,每天檢查,有備無患。急救物品及設備放置的位置要固定,使用后要物歸原處。
5.各監測參數必須定時觀察、記錄、儲存、分析、綜合和判斷,以便對病人的病情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映和處理。
6.報警信號就是呼救。
7.醫生、護士要責任明確,更要密切配合。
8.全科護理人員均有方便快捷的通訊聯系方式以應付緊急情況。
9.嚴格執行醫囑制度、治療用藥核對制度、搶救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10.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制度,以減少污染和降低感染率。
(三)ICU的護理質量管理
1.各種工作常規制度健全。
2.病人的安全保障
(1)每位病人均為特級護理,護理要責任到人。
(2)護士應隨時在病人床邊觀察病情,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3)危重病人的病床應有床擋防護。
(4)護士在治療用藥時應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
3.護理質量控制
(1)所有病人都要有特護記錄,并有護士簽名。
(2)護士要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工作。
(3)護士要了解所管病人的病情及基本資料,這是作好危重病人護理的基本保證。通過交接班、護理記錄、病歷、醫生查房、和護士查房了解病人的診斷、主
要的治療目標、生命體征、病人的不適主訴、吸氧方式、呼吸機條件、輸液情況、特殊用藥(尤其是血管活性藥物)、治療后的反應(包括用藥及儀器)和可能出現
的并發癥、主要的異常化驗、特殊檢查、各種引流情況、皮膚等情況。
(4)用藥及時準確,治療工作到位。
(5)保證各種管道通暢,并妥善固定,避免脫出。
(6)熟練掌握急救儀器的使用及報警的原因和處理。
(7)掌握緊急情況的處理步驟,如心跳或呼吸驟停、人工氣道阻塞等。
(8)護理工作應以人為本,尊重病人的人格,加強與病人的交流溝通。
(9)對每位清醒病人轉出或出院時進行滿意度調查,必要時做一些解釋工作。
(10)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考核。
4.ICU特護記錄的書寫
(1)書寫要求
①書寫整齊,清晰,不得涂改。
②記錄中有錯字時,在錯字上畫“=”,在其上方或后面寫正確的字,然后簽名。不得在原字上改,不得刀刮、膠粘和用涂改液。
③記錄要簽字,要求誰記錄誰簽字,時間更改的記錄要簽全名。
④未注冊的護士記錄的內容和簽字(包括實習學生),帶教老師或高年資護士必須檢查其護理記錄的書寫內容并簽字。
(2)特護記錄的書寫內容的要求
①記錄內容應體現客觀性、連續性、動態性。
②護理記錄的內容均為客觀記錄及病人的主觀主訴,不要出現護士的主觀分析和判斷,并應用醫學規范術語。
③長期及臨時醫囑的內容執行后均要在護理記錄單上體現。
④護理記錄單應全部用中文書寫(公認英文縮寫如:HR、BP等除外)。
⑤皮膚損傷應有面積范圍,護理記錄應有相應的護理措施和療效評價。
⑥注明臥位姿勢。
⑦使用藥物(如抗心律失常藥、升壓藥、降壓藥、利尿藥、平喘藥、降溫藥等)后護理記錄單上應要注明療效評價。
⑧病情發生變化時,護理記錄內容要詳細,觀察和記錄要及時。
5.ICU的感染控制措施
(1)醫護人員在做各種操作前后要注意流動水洗手。
(2)采取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預防醫源性感染。
(3)限制人員出入,執行家屬探視制度。
(4)遇有嚴重感染(如MRSA)、傳染、免疫功能低下等病人應住隔離房間。
(5)需隔離的病人應有專人護理,必要時其用物與其他病人要分開。
(6)作好細菌學的監測。
(7)隔離病人轉出或出院后要做到終末消毒。
九、為病人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護理服務
在工作繁忙的ICU,護士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病人的生理需要,重視搶救護理技術,以致常常忽略病人的各種心理需求和心理反應。護理工作最珍貴的部分,即是人與人的實際接觸,護士應以人的關懷和交流溝通技巧去實踐護理工作。
首先要轉變觀念,要把病人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只是疾病。整體護理是一種思想,而不是一種形式。護理工作要始終貫徹和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思想。根據本科室的特點和具體情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增強服務意識。
(一)重癥病人的心理壓力及應對
1.心理壓力主要來源
擔心病情,某些治療和操作如氣管插管等,病房的環境不適,醫療費用等。
2.重癥病人常見的心理反應
情緒低落,焦慮,煩躁,害怕,恐懼,甚至抵觸、不合作。
3.針對重癥病人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采取的措施
(1)增強病人自尊
①護士在接班前主動介紹自己的名字,下班交班后和病人告別,以表示對病人的尊重。
②護理操作之前要稱呼病人全名。
③保護病人的隱私權和尊嚴。
A.在治療及護理操作過程中盡量減少暴露病人身體。
B.采取任何治療或護理措施時,須向病人解釋目的及過程。
C.在病人未參與的情況下,避免在床旁討論病人的病情。
(2)降低環境壓力
①控制噪音。
A.減少不必要的嘈雜聲,降低工作人員說話的音調,將監護儀器的聲音盡量降低。
B.盡早去除不必要的監護儀器及設備。
C.當病人病情允許時,應盡量將病房的門關上。
D.向病人解釋各種儀器的警報聲音代表的意義。
E.預防儀器警報聲音的發生。
F.當各種儀器報警時,應盡快消除警聲并予以處理。
②為病人提供安靜的環境,促進病人睡眠,并使之不受干擾。
A.控制環境的聲音。
B.關掉不必要的燈光。
C.在房間內懸掛時鐘、日歷。
③降低情緒壓力。
A.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盡量減輕病人的不適感。
B.護士應多與病人溝通,關心詢問病人,鼓勵病人表達感受,引導病人說出不適及擔憂的問題。
C.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增加家屬探視的次數及時間,讓病人和家屬相處。
D.幫助和鼓勵家屬可用輕柔的技巧撫慰病人,以增強病人和家屬的感情交流。
E.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要簡單清楚的回答,不能回避。
F.盡量安排固定的護士護理。
G.除工作需要外,護士不要離開病人身邊,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3)減輕病人的不適感
①協助病人采取舒適的臥位,每2小時協助病人翻身、更換體位、肢體活動。
②采取一些相應的緩解不適的措施。
(4)對于因人工氣道導致病人無法說話時,護士應注意
①向病人說明人工氣道對病人的重要性。
②向病人及家屬解釋適當約束雙手的重要性。
③給病人手中放好呼叫鈴的按扭。
④經常詢問病人有哪些不適感。
⑤為病人準備寫字板、認字詞板、情景圖畫等,以協助病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二)ICU護士的心理壓力及應對
1.心理壓力主要來源
(1)個人方面
護理重癥病人的能力欠佳,經驗不足,性格與工作應對策略不配合,對重癥護理工作興趣較低或排斥等。
(2)工作環境方面
相對封閉且狹窄的空間,各種噪音過重(如病人呻吟、儀器噪音、醫護人員說話)、相對較多的污物等。
(3)工作性質方面
①須具備處理各種重癥病人的突發狀況的能力和各種搶救技術。
②置身在各種感染源中,有高度被感染的危險性。
A.要同時面對病人和家屬的問題與需求,有時是他們的無理要求或意見。
B.體力負荷過大,常常要護理幾位重癥病人。
C.繁重而緊張的工作造成身心疲乏。
③工作常規項目繁瑣且須1小時或幾分鐘監測1次。
A.經常要暴露于放射線環境中。
B.頻繁為危重病人翻身或搬動病人及彎腰處理各種引流情況,故腰背部損傷發生率較高。
C.工作忙碌且壓力大,常錯過進餐時間。
(4)社會環境方面
①收入與工作量不成比例。
②執行過多的非護理專業工作。
③工作得不到院內其他同事及病人、家屬的理解。
④工作做好時少得到表揚,出現問題時得到過度的批評。
2.心理壓力應對措施
管理者要適時適度地緩解護士壓力、預防身心疲乏及增進工作滿意度。
(1)減輕護理人員過度的工作負荷,維持護患適當的比例。
(2)加強專業培訓,提高專科護理技術。
(3)在適宜的時間、空間下,適當抒發自己的情緒。
(4)安排適當的休閑及社交活動。
(5)多給予正向支持,適當給予獎賞與贊美。
(6)積極支持或提供進修和再教育的機會。
(7)管理者的獎懲要客觀且公正。
(8)管理者要通過正常渠道為ICU護士爭取相關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