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全能護士” 吃喝拉撒都能管
記者從市衛生局了解到,今年本市將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年底所有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面要達到50%以上,35所三級醫院中至少20所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覆蓋80%以上的病房,40%的二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解讀
優質護理:指護士在進行醫療護理的同時也承擔起病人的生活護理。
實例: 治療加恢復 護士照顧
家住河北區的張建義是個乳癌患者,身為單親媽媽的她一直不敢手術,擔心會給正在讀書的兒子帶來負擔。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剛住進市第四中心醫院就被安排了責任護士。
原來,為每位患者安排一位責任醫生、對患者進行分級別管理,是四中心醫院在實行“無陪伴優質護理”中推行的一項全新舉措。從醫學治療到生活護理,由護士
全程跟蹤負責,不需要家屬陪伴。“我手術后該如何鍛煉、怎樣防止感染、平時吃些什么,甚至是洗頭泡腳的生活護理,責任護士全都幫我做好了,特別省心。”
優勢: 優質護理全方位減輕家屬負擔
優質護理推行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將全部由護士負責,每名護士要全方位了解患者的康復進程,按照患者的護理級別,對其進行靜脈注射、口服用藥、康復鍛煉、飲食禁忌、健康宣教、生活協助等護理工作,同時隨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以便進行下一階段的康復護理。
四中心兩腺結直腸肛門外科護士長傅杰說:“很多手術病人術后會有疼痛癥狀,家屬們看著患者難受卻不知道從哪里入手,摸哪里病人都疼。而在這方面,有著醫
學知識的護士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他們知道怎樣做病人會舒服些,怎樣做能有利于病人康復。實行無陪伴后,患者家屬也減輕了負擔,他們只需要定時來看望病
人,不會因為家人生病而打亂生活秩序。”
特點: 護理內容按級別設置 最多23項工作
傅護士長告訴記者,
“無陪伴護理”從高至低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三種。醫院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情設定護理級別,在特級護理級別下,護士每日會幫助病人進食,協助病人進行剪指
甲、口腔護理兩次、1-2小時翻身一次等23項護理工作。按功能劃分,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入院護理、晨間護理、晚間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臥位護理、舒
適護理、術前護理、術后護理、患者安全管理等。 但是護理級別并非一成不變,它會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浮動調整。
高科技: “移動護理查房車”隨時“指導”護士
記者在泰達心血管醫院看到,這里的“無陪伴護理”推出臨床路徑的護理模式。每位患者入院后,每天都會拿到一張護理單,上面標注出今日護士將要為自己做的護理項目,明明白白地接受服務。
護士在患者入院時,會為患者進行生理監測和護理評估,將其信息記錄在“移動護理查房車”上,并標注出患者是否有隔離性疾病、糖尿病、意識障礙、跌倒風險以及民族限制等,這些信息可以指導護士的日常護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