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我省醫院護理費正醞釀上漲。鼓樓醫院、市第一醫院等多家醫院已聯名向物價部門提出提高護理收費標準的申請。
在南京,省人民醫院作為唯一一家已開展無陪護病房的試點醫院,有13個病區的護理價格為每天30-90元,比普通病房2.3-7.8元的價格高出不少。
提高護理價格的同時,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不少患者為無陪護病房叫好。但多數醫院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推廣無陪護病房,難度不小。
B 難題
重手術、輕護理觀念要改
“除了剛做完手術的2天由護士幫忙擦身外,我只要能動都是我自己來做,護士幫我把水打好,把毛巾準備好就行了。”住在無陪護病房的錢先生說,“讓小護士貼身護理,還真是有點不習慣。”
觀念陳舊,是無陪護病房推廣過程中遇到的第一道難關。
錢先生的顧慮還僅僅是“不好意思”。不少家屬擔心的是,就這樣把病人“扔”給了醫院,會不會顯得“太冷漠”。“獨生子女家庭對這種模式比較能夠認可,認為把病人家屬解放了出來。”顧則娟說。
還有一些病人認為,家里有的是能干活的親戚,不需要護士來護理。“其實,這還是觀念轉變的問題。”省護理學會理事長張鎮靜說,“不少病人重視手術、忽視術后的護理過程,其實術后更需要專業護理。很多病人的病情變化,都可在護理的過程中及早發現。”
顧則娟說:“舉例來說,在無陪護病房,手術后的病人第一次下床,護士都會把手放在病人腳下,告訴他可以使用多大力量,這些家屬和護工就做不到。”
每天30—90元不少人嫌貴
“就在上個月,我們收到了一起投訴。”顧則娟說,“投訴的不是護理工作,而是價格。”
無陪護病房一、二、三級護理收費標準分別為每日90元、60元、30元。而我市三級醫院的普通病房,一、二、三級護理收費標準分別為每日7.8元、4.7元、2.3元。
“無陪護病房價格確實高出不少,但是成本核算下來,每天30—90元的收費才剛剛夠醫院的人力資源成本。”顧則娟說。無陪護病房的護理工作涉及專業技
術,也包括面廣量大的生活照顧服務,這就需要比普通病房多出數倍的人力。而醫院引進一名護士,每個月光社保費最少就需要600多元,而無陪護病房的護士由
于工作量大得多,獎金待遇方面也要有所增加,這些都是人力資源成本。
“對病人來說,請一個護工一天的工資也要60—100元左右,專業程度根本無法和護士相比。”顧則娟說,“他們還在病房里拉生意,一個人攬下幾個病人的活,醫院也難管理。”
待遇差,護士難招更難留
采訪中,相關醫院負責人均表示,無陪護病房推廣,最大的難關還是缺護士。
記者了解到,在部分三級醫院中,從業超過3年的護士,在普通病房,繳完社保后月薪為2000元左右,在無陪護病房,月薪在3000元左右。
今年和去年,省人民醫院各招聘了120名護士。“醫院很缺人,但想留住護士卻很難。”顧則娟說。據省衛生廳統計,我省76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平均病區總
床護比為1:0.37(平均每1名住院病人有0.37名護士照顧),而衛生部的要求是三級大醫院床護比至少是1:0.7,二級醫院是1:0.6。目前國際
平均水平是1:1。
“全是大學剛畢業的80后、90后。在無陪護病房,護士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就是照顧病人,在家她們可能什么家務都不做,在這里卻洗頭、擦身、協助大小便。長期三班倒,不少護士都生物鐘紊亂。如果工資不提高點,有多少80后愿意干?”顧則娟說。
“有不少人在衛校學了5年護理專業,畢業后到醫院一看,又辛苦又受委屈,掙得還不多,立即就轉行了。這難道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張鎮靜說。
觀念、收費和人員,關關難過
A 現象
試點醫院
無陪護病房需加床
上周二,58歲的丁紅云住進省人民醫院骨關節病區后,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個護工。
“護士告訴我,這是無陪護病房,不需要請護工,三餐可以在醫院訂,生活護理、康復訓練全部由護士來做。”丁紅云說,護士每小時都來巡視,一天兩次定時攙
扶她下床活動,刷牙洗臉、洗頭、擦身、上廁所,全有護士幫忙。“以前也陪家人住過院,一間病房三個病人,陪護的家人、護工比病人至少多兩倍,房間里全是
人,鬧哄哄的。而在這里,中午和晚上休息時間是不讓家屬陪護的,有事按鈴就立即有護士過來,又方便又安靜。”
2008年,省人民醫院在全省率先實施無陪護護理。目前該院胃腸科、產科、綜合內科、綜合外科等13個病區開展了這項服務。
早上6點半到病房,整理床位、巡視患者、更換引流袋、幫病人洗臉漱口、協助病人大小便、清理會陰、床上擦浴、翻身拍背、關節活動、各種注射、幫病人剪指甲、剃胡須、3天洗一次頭……
這是無陪護病區護士的護理項目表。
1987年出生的張蔚,3年前從衛校畢業后就到省人民醫院當護士。“和普通病區相比,無陪護病區的工作量要大得多。”張蔚說,“我們分上午、下午、大夜班、小夜班總共6個班次,每個班次保證至少有8名護士。盡管這樣,還是忙得腳不沾地。”
“醫院的無陪護病房都已住滿,有的還需加床。一些病人來了以后點名要住無陪護病房。”省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顧則娟說。
C 聲音
新聞鏈接
國外無陪護病房很普遍
“無陪護病房”在我國尚是新生事物,在一些發達國家卻十分普遍。
德國:病房很安靜,病人的一切生活護理均由護士來執行,病房里看不到陪護人員。德國醫院有明文規定,非專業人員不得觸碰臥床病人。
美國:相當于我市三級醫院規模的醫院里至少配有4000名護士。護士的工作分上午、下午、夜間三班。護士可以給病人上下午各進行一次全身擦洗清潔。
英國:護士需要經過高等護理教育,病人所有的護理都由護士完成。政府規定,護士每周工作37小時,倒班間隙不得小于11小時,這一規定來源于英國每年大約有3000多名護士因患有腰背傷而提前退休的現象。
無陪護不是特需服務,護理費能否進醫保?
據介紹,南京地區有3家醫院被批準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但目前只有省人民醫院開展了這項服務,其他兩家醫院都沒能進行下去。
“這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雖然在國外很流行,但在國內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接受。需要明確的是,無陪護并不是特需服務,由專業人員來從事病人的護理工作,這是必須的,最終應覆蓋到所有醫院。”張鎮靜說。
“如果我省護理費能夠上調,無陪護病房的收費壓力就會小得多,引進護士也不會這么難了。”顧則娟說。
據了解,我省護理費是否能夠上調,還需要物價部門進行成本調查和監審,舉行聽證會,經過集體審議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做出決定。
采訪中也有專家提出,如果護理費能納入醫保,病人的負擔也能進一步減輕,有利于無陪護病房的推廣。
“調價后,護理費能否進醫保,需要人保部門進行實地調研,聽取各單位的意見,經過一系列核算,才能決定。”省醫保中心一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