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住院不再需要家人陪床,除了吃藥打針,洗頭、喂飯等生活護理也全交給護士……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試點推出,一人得病,全家受累的煩惱有望解除。從
今年2月起,我省在全省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創建活動,打針、吃藥、洗漱、翻身、喂飯……病人的醫學護理和生活照料將全部由
護士承擔。
優質護理,醫患如何實現雙贏
無陪護病房悄然興起
“小姑娘干得可好了!從我早上醒來就協助我刷牙、洗臉到全天的吃藥,服務很周到。”住在消化內科的張大媽說。如果你以為她夸獎的是請來的護工,那就錯了。她夸獎的是贛州市立醫院的一名普通護士。她們若不是穿護士服,你肯定認為是病人的家人。
記者很好奇,這些年輕護士是怎樣做到的。下午4點,消化內科護士肖鳳蓮和同事推車來到一間病房內,推車上裝著的不是藥品、輸液器、棉簽等醫療用品,上面竟
然放著臉盆、洗發水。她們將張大媽的頭部扶起用有熱水的噴頭為其洗頭,“大媽,水熱不?要是熱我把水調涼點,”肖鳳蓮說道。“這個溫度挺好,”張大媽回
答。從未給父母洗過腳的年輕護士,現在給病房內的病人洗頭、床上擦浴了。
市衛生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以普通病房為單位參加無陪護病房試點,為患者提供更多的護理服務。贛州市立醫院以消化內科為試驗科室實行
“整體包干”制度,科內的14名護士對病患者進行責任護理,除了衛生部要求的17項基礎護理外,還包括打飯、洗頭、上廁所等生活護理。之后,普外科、呼吸
內科等科室病房也陸續開始無陪護護理,到今年末,爭取達到80%的病房實現無陪護護理。據了解,這次章貢區推行無陪護病房試點也是根據衛生部的相關要求開
展的,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醫院會陸續推行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因為這是醫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發展趨勢。
專業護士陪護讓人省心
“無陪護”服務實施以后,病人住院就可以不需要家人或護工照料,完全可將病人托付給醫院,解決了一人住院、全家上陣的難題,家屬陪護、請人照顧將成歷史。
在贛州市立醫院的無陪護病房,除打針、換藥等常規治療由護士負責外,檢查、康復訓練都有專業護士陪護,而病人的梳頭、剃須、喂飯、洗頭、洗腳、剪指甲乃至大小便處理等這些以往由家屬承擔的生活護理,現在全由病區護士承擔。
據市立醫院護理部主任陳雯介紹,醫院對無陪護有著一整套量化要求,將治療性護理、基礎護理、生活護理等集于一體。例如,過去指導病人進行術后床上大小便訓
練,僅停留于嘴上告知,而現在是護士在床邊為病人一次又一次地示范;過去叫病人做康復也只是吩咐他要運動,可現在卻量化到護士為病人數一二三,該運動十下
的不能減少到九下。可以說,病人從入院、檢查、手術直到出院,完全不需要一名家屬陪伴護理。
在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病房里,每個病房都有一到兩名護士守崗,和患者一起探討病情、拉家常。以往病房里也就只有開水瓶,現在又新增加了加濕器、洗頭器和微
波爐等生活用品。“護士們不僅要喂藥、打針,還要為患者進行生活護理:洗腳、洗頭、溫水擦浴、喂飯等,如果沒達到要求,患者可以投訴。”普外科醫生應勇介
紹說,試行“無陪護”病房以來,以往夜間醫院的病房和走廊里面都住滿了陪護的家人情況幾乎看不見了。
贛州市立醫院副院長陳華敏說:“護士能幫病人用舒服、安全的方式翻身,知道病人應禁忌哪些食物。此外,護士能根據病人的飲食起居,例如大小便的多少、顏色和性質來了解病情,為醫生治療提供參考。”
有期待也有質疑
隨著我國家庭結構的變化,老齡化社會的步入,以后一對年輕夫婦要對應雙方父母4位老人,很難出現以前一個老人生病,全家幾個姊妹兄弟輪班陪護的局面,實現“無陪護”病房將是大勢所趨。
無陪護病房的推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試點醫院出現了需要提前預約、“一床難求”的局面。不過收費問題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也有人擔心無陪護服務的實施會增加病人的負擔。
擔心無陪護病房將來會成為一種強制消費。對此,市立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物價部門沒有批準收費之前,試點醫院都不會收費,將來要收費,也會按照家屬自愿原則。目前,由于各地的無陪護病房還處于試行階段,其護理收費標準也各有不同。
一名住院患者表示:“無陪護當然是好事情啦,不用親屬操心,有專業的護士打理一切,關鍵是費用貴不貴?”他說自己生病住院后,給家里增添了很大困難,老伴
本來身體就不好,兒子和兒媳婦工作又忙,前一段時間請了個幫工,一天50元的費用感覺還是有點貴,如果護理費用太貴就沒有意義了。
此外,無陪護病房也遭遇了與中國傳統觀念的碰撞。不少患者表示,生病住院還是希望有家人陪在身邊,不僅是家人護理仔細,還可給自己帶來心理和情感上的安
慰。“親人剛做完手術,怎么放心讓別人照顧他,病人心里又會怎么想?”正在贛南醫學院附屬醫院照顧住院丈夫的董女士則說:“我認為這不大現實,給異性病人
插尿管、換尿袋,護士肯定還是不大方便。而且按照1:0.6的比例,我覺得護士還是照顧不過來,至少要1:1的比例,家屬才能放心。”
全面推廣路還很長
試點工作展開以來,醫院遇到的最大的難題就是護理人員缺乏。按國家規定,“無陪護病房”的床位護士比例最低線為1:0.4,可大多數醫院目前的水平還遠遠達不到,特別是一些“熱門病房”對護士的數量要求更高,護士缺口是推行“無陪護病房”的最大難度。
而屢屢發生的醫患糾紛也讓很多醫院心有余悸。“現在的醫患矛盾非常多,萬一病人住院期間出現了什么問題,沒有親屬在旁邊,醫院怎么說得清楚?”贛州市婦女
兒童醫院一位負責人說。贛南醫學院專家建議,不同病人的經濟實力不一樣,不同醫院的技術水平、硬件設施及病人信任度不一樣,無陪護不能搞“一刀切”。提高
護士配比,投入巨大,并非朝夕之事。那么,需求巨大的無陪護市場和嚴重不足的護士隊伍,如何才能破解困局?專家建言:“目前,如果對護工進行衛生職業化培
訓,把護理工作承擔起來,社會成本最小。”
目前,在各個醫院都有數量龐大的護工隊伍。然而這些護工大都是來自農村的中老年婦女,年齡偏大、文化偏低,缺乏相關護理知識,經中介公司簡單培訓一下“行業規定”就上崗了。這樣的培訓,往往有名無實,醫院不敢放手用,家屬也不放心。
有專家認為,培訓專業的護工隊伍是彌補陪護人員不足的好辦法。醫院陪護有一定的專業性,一些細微的病情,只有受過專業訓練才能夠察覺判斷。在護工培訓上,
應該多加強醫療專業知識的教育,甚至要有一定的專業資質考核。一旦讓這些護理員代替家屬對患者進行全面護理,就不僅僅是生活照顧這么簡單,關鍵是能夠及時
發現患者病情變化,便于醫生立即做出診斷。護理員可以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在照顧患者飲食起居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病情,而且也能起到心理治療作
用,這要比家屬和一般護工好得多。